三年作楚客,五月度吴溪。
日射桃花岭,松阴鶗鴂啼。

注释:三年前我作为客居楚国的人,五月渡过吴溪。阳光照射在桃花岭上,杜鹃在松树林中啼叫。

赏析:诗人于贞元八年(792)春因母疾归里,至是复游楚地,故诗题作《吴溪》。首句“三年”指作者初贬为楚州刺史时,到此时正好三年,故云“作楚客”。次句“五月”指诗人归乡后第二年的暮春。此二句写诗人自楚州贬居以来,三年间两度经过吴溪,今又重游。

颔联“日射桃花岭,松阴鶗鴂啼”写诗人在吴溪所见到的景色,以景衬情。桃花岭是吴溪一带的名胜古迹,诗人在此流连忘返。“日射”,日光照耀之意。“桃花”句,用晋王献之典故,见《晋书·王献之传》。东晋书法家献之为简文帝司马昱子,幼聪颖绝伦,年未弱冠与郗道茂、殷浩俱有才名,屡见诸帝。帝尝说:“我眠食之所,想闻卿言。”一日,帝问献之说:“卿岂不见舜?”献之对曰:“无所见。”帝云:“既不见圣人,可及见处邪?”献之曰:“既得圣人之一字,何敢言不相见!”帝笑而赞之。后来,献之官至中书令,封越王。其子献之,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为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内史,与献之同游于吴中。这里用典,表明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松阴”句,意谓:松林深处,黄莺鸣啭。这两句诗通过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被贬远放的怨愤之情,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