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角楼东寒食日,吾家海棠双树花。
忽忆花开吾在此,豫章寒食独思家。

【注释】

东角楼:即东府。寒食日:寒食为古代节令名,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冷吃的食品,又称“冷节”、“百五”。唐代风俗,寒食这天人们会去踏青游玩,此诗写的是作者在寒食日登高望远,怀念家乡之情。

【赏析】

《春日豫章杂诗十首》,是杜甫晚年在江西时所作。此诗写于上元三年(768)春。杜甫此时已年过五十,他由长安迁至洛阳、潭州、岳阳等地,但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时,他已经离开了政治中心。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诗一开头就点出“东府”和“寒食”。“东府”,指的是当时任官的东都(洛阳)留守李光弼。李光弼与李白同朝而不相知,李白曾作《代寿敬宗》一诗,有“忆君清泪如铅水”之语;而杜甫也作《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之句。所以这里说“忆君”。

“寒食”,是指寒食节。杜甫此时已过了四十岁,他与家人一起过着隐居生活,所以称家为“吾家”,“独思”,表明自己孤独无依。

【译文】

东角楼,东边角落的高楼,寒食节的一天,我们家海棠树上开满了花。我忽然间想起花开时我就在这楼上,独自思念家乡。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二字作为全诗的线索,把杜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贯穿始终。首二句交代寒食时节和地点,说明诗人是在登高眺望中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家。三四两句进一步抒写思乡怀亲的感情。“忽忆”是突然想起的意思,“花开吾在此”一句,是说花开的时候,我在楼上,现在花开了,我独自在这里思念着家乡。这中间有“忽”字,有转折的语气,也有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最后一句,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是设想亲人对自己归家的盼望,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