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蹈东海,介子逃西山。
方舟信超越,岩径安可攀。
扬烈犹靡惩,置金徒嗟叹。
伊余秉拙讷,薄游及兹年。
急湍有奔桴,迫路无停辕。
惨惨沧流月,悽悽沙塞烟。
徒钦静者意,未遂同袍言。
偶耕慕庞公,石栖景焦先。
扪衷谅有持,顾巳竟谁谖。
复来感方寂,解作忧更牵。
抑心二十载,始别金门还。
积疴谢人徒,颇与疏遁便。
眷兹丘园荣,岂美场苗篇。

【注释】

余怀百门山水尚矣:我怀念着那百门的山山水水。百门,泛指各地。

颇移家之志:颇有迁移他乡的意愿。

交春气熙欣焉: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愉悦欣喜。

独往述情遣抱四咏遂成示同好数子:独自行走抒发情感,写诗四首后交给同好。

鲁连蹈东海:战国时期鲁仲连曾以“蹈东海”表示自己愿意为正义而死。

介子逃西山:春秋时期介子推因不肯与晋文公分享肉而隐居在华山,最后被焚死。

方舟信超越,岩径安可攀:船可以超越大海,岩石上的小径却难以攀登。

扬烈犹靡惩:张扬正义却无人惩处。

置金徒嗟叹:扔金子却只能叹息。

伊余秉拙讷,薄游及兹年:我性格愚笨,游历多年。

急湍有奔桴,迫路无停辕:急流中只有木筏能前行,但道路狭窄没有车马停留。

惨惨沧流月,悽悽沙塞烟:漫漫长夜月光凄清如泣,荒漠沙漠烟雾缭绕。

徒钦静者意,未遂同袍言:只是佩服那些静默的人,未能实现共同饮酒聊天的愿望。

偶耕慕庞公:偶尔耕种模仿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石栖景焦先:在石头上居住,像景仰先贤一样。

扪衷谅有持,顾巳竟谁谖:扪心自问,究竟有何坚持,但最终无人理解。

复来感方寂,解作忧更牵:又来到此地,感受到寂寞,心中忧愁更加深重。

抑心二十载,始别金门还:压抑了二十年的情感,终于在告别京城后回归家乡。

积疴谢人徒,颇与疏遁便:身体多病已厌倦官场生涯,于是选择远离仕途,寻求隐逸的生活。

眷兹丘园荣,岂美场苗篇:眷恋这片山园的荣光,难道不如那些田间庄稼的篇章?

【赏析】

这是一首五古。诗中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孤独的情感。全诗以抒情为主,描绘了作者在山林间漫步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余怀百门山水尚矣颇有移家之志交春气熙欣焉”,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百门山水的喜爱和想要移居此地的愿望,同时也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给诗人带来的愉快心情。

颔联“独往述情遣抱四咏遂成示同好数子”,诗人独自行走抒发情感,写诗四首后交给同好。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个性,也体现了他对同好的尊重和期望。

颈联“鲁连蹈东海介子逃西山方舟信超越岩径安可攀”,诗人引用历史人物鲁仲连和介子推的故事,表达了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于个人自由的追求。这里,诗人用“方舟”比喻自己的思想观点能够超越困境,而“岩径”则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之路。

接下来的内容“扬烈犹靡惩置金徒嗟叹伊余秉拙讷薄游及兹年”等部分,诗人继续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和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其中“扬烈犹靡惩”表达了对于社会正义缺失的担忧;“置金徒嗟叹”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财富地位的淡然态度;“伊余秉拙讷薄游及兹年”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和对现实的认识。

整首诗以抒情为主,描绘了诗人在山林间漫步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诗人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这也是这首诗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