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山北东林寺,前年八月游曾至。
只今马出莲峰道,西望东林但缥缈。
风吹槲栎猿昼啼,却忆石门临虎溪。
旧听石濑尚在耳,雷烧碑树今应死。

注释:

九江陆行南康县,望见东林寺。匡庐山北东林寺,前年八月游曾至。只今马出莲峰道,西望东林但缥缈。风吹槲栎猿昼啼,却忆石门临虎溪。旧听石濑尚在耳,雷烧碑树今应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庐山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庐山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其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

首句“九江陆行南康望东林”,描述了诗人在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出发,前往南康(今江西省南康市),并在那里望见了远方的东林寺(位于庐山东侧)。这里,诗人通过地理空间上的转移,巧妙地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自己的心境。

第二句中,“匡庐山北东林寺,前年八月游曾至。” 诗人提及自己曾在前一年八月游览过庐山北边的东林寺,这句诗不仅回顾了自己曾经的旅行经历,也表现了他对庐山的深厚情感和记忆。

第三句“只今马出莲峰道,西望东林但缥缈。”则是诗人从现在的马鞍山道路出发,向西遥望东林寺的情景。这里的“缥缈”形容东林寺在云雾缭绕之中若隐若现的景象,展现了一种朦胧美。

第四句“风吹槲栎猿昼啼,却忆石门临虎溪。”诗人被风吹动的槲栎树叶和猿鸟在树上的叫声所吸引,同时回忆起了多年前石门山(位于庐山附近)的虎溪。这两句通过风声、鸟鸣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衬托了庐山的静谧和美丽。

第五句“旧听石濑尚在耳,雷烧碑树今应死。”诗人感叹于那些年他听过的石濑(即山间流水)还在耳边回荡,而如今这些古老的树木已经被雷火烧焦,显得凄凉。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和历史遗迹消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回忆,成功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景及其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历史遗迹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