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上下一色,棹鸣波月同翻。
渔舟欸乃何处,旁山杳冥吐吞。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注意抓住诗歌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并指出其运用的技巧,最后还要点明情感。本首诗写诗人乘舟泛游西湖时所见的夜景。前两句写湖上夜色与天空一样,月影倒映在湖面上,波纹荡漾,月光与水波相随而翻涌;后两句写山间隐隐约约的渔火,忽隐忽现,仿佛是鱼船在吐出又吞进烟雾。“欸乃”指船夫摇橹时的声音。这两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夜泛西湖图。
(1)
第一句“上天下下一色”,用一个“一”字,把湖面、天幕合为一个整体,浑然无别,使人觉得天地相连,浑然一体。
(2)
第二句中的“同翻”,既写出湖面月色的变化,也写出了水波荡漾的景象,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的感受:“同”是共同的意思,这里用来表示湖面和天空的交融一致;“翻”有起伏、波动之意。这句诗的意思是:湖水上的月色和天上的月亮互相映衬着。
(3)
第三句“欸乃”二字是写声音的,但同时也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
(4)
第四句中的“杳冥吐吞”是说远处山间渔火时隐时现,仿佛是鱼船在水中吐出又吞进云雾一样,这是对前两句中“同翻”“欸乃”的具体化。这两句写的是渔火在夜色中忽隐忽现,时隐时现的景象。
【答案】
月夜泛湖二首
水天上下一色,棹鸣波月同翻。
渔舟欸乃何处,旁山杳冥吐吞。
译文:
水上的天空一片湛蓝,船上的桨声与水面上的月光相互辉映。
隐约传来远处的渔火声,好像鱼儿在吐出又吞进雾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