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生八九子,八九子,馈饲两老鸟,乃在城墙高树头。
两老乌,拮据为巢,心中实毒荼,昼夜馈饲八九子。
八九子,长成各自飞,不来顾老鸟。巢风雨,巢漂摇,今年有巢处,来年哺子何处所。
猛虎能食人,尚复有子之亲。蝼蚁极细小,虫奉事长上礼若君臣。
何得朋友如路人。上车逢所知,下车称别离,泪下如雨眼迷离。
来时不知南、不知北,我去何劳问东西。车轮班班转,老乌飞飞啄赤苋。

【注释】

拟乌生八九子:以乌鸦的子孙来比喻自己的子孙。

乌生八九子,八九子:指乌鸦生了八个蛋。

馈饲两老鸟:给两只乌鸦喂食。

乃在城墙高树头:就在城头上高高的树桩上。

拮据为巢:艰难地筑巢。拮据,同“拮据”,形容困难;巢,鸟兽等居住的地方。

心中实毒荼:心里充满了痛苦。毒荼,一种有毒的植物,这里用来比喻内心受到的痛苦。

昼夜馈饲八九子:日夜不停地喂养八、九只小乌鸦。

来年哺子何处所:明年要喂谁?哺子,喂养子女,此处指养育下一代。

猛虎能食人:凶猛的老虎也能捕食人。

尚复有子之亲:还有后代的亲情。

蝼蚁极细小:蚂蚁很小。

虫奉事长上礼若君臣:虫类侍奉长者就像臣下侍奉君主一样。

何得朋友如路人:怎么能像路人那样没有交情。

上车逢所知,下车称别离:坐上车时遇到熟人,下了车就告别。

泪下如雨眼迷离:眼泪像雨点一样流下来,眼睛都模糊了。

来时不知南、不知北,我去何劳问东西:来时不知道南北,去时又何必问东西?

车轮班班转,老乌飞飞啄赤苋:车轮转动不停,老鸦飞翔着啄食红色的草菜。

【赏析】

《乌生八九子》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采用拟人的方法,描写乌鸦抚养其子女的情景。此诗虽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字,却把乌生儿女情深意切,父母慈爱无私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乌生八九子”,以乌鸦的子孙比喻自己的子女,用乌喻己,表明自己与乌鸦同类。次句“八九子”,指乌鸦生了八只九个蛋,形象地表现乌鸦生育之多,从而衬托出自己多子之多。第三句“馈饲两老鸟”,写乌鸦的父母辛苦哺育雏儿,而乌鸦的子女却不领情,不照顾年迈的父母。“乃”是“才”、“只是”的意思,“高树头”则暗示了乌鸦子女的忘恩负义。第四句“心”和第五句“毒荼”,都是用比兴的手法来说明乌鸦子女对父母的残忍。第六句“昼夜馈饲八九子”“巢风雨”,进一步写乌鸦子女的无情无义,他们不顾父母的死活,只在风雨中筑巢。第七句“巢漂摇”写巢穴不牢,随时都有倾倒的危险。第八句“今年有巢处”,是说今年还能有个栖身之地;“来年哺子何处所?”却是问明年乌鸦的子女还要哺养乌鸦的父母吗?最后两句“猛虎能食人,尚复有子之亲”和“蝼蚁极细小,虫奉事长上礼若君臣”,则是以猛虎和蝼蚁作反衬,突出乌鸦子女的冷酷无情。

这首诗虽然仅四句二十八字,但在艺术构思上却是别具一格的。首先,作者运用拟人和反衬的手法,将乌鸦和人合二为一,使乌鸦具有人的血肉和感情。同时,又通过“猛虎能食人”和“蝼蚁极细小”的对比,突出乌鸦子女的自私冷酷。其次,作者运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直抒胸臆,使诗句明白如话而意味深长。最后,全诗结构紧凑严密,层次井然有序,读来琅琅上口,余味无穷。这种艺术特点的形成,是由于作者长期苦吟的结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