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不折参天枝,兵火难烧溜雨皮。
长向莲台乞古佛,年年甘露洒慈悲。
【注释】阴那祖师:即阿弥陀佛。参天枝:形容高大挺直的树枝。溜雨皮:指柏树的叶子。莲台:佛教语,指莲花座。古佛:指佛陀。甘露:佛教语,指佛所说的教诲。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阿弥陀佛的诗。诗人以柏树为喻,赞美阿弥陀佛的功德和慈悲。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风霜不折参天枝,兵火难烧溜雨皮。
长向莲台乞古佛,年年甘露洒慈悲。
【注释】阴那祖师:即阿弥陀佛。参天枝:形容高大挺直的树枝。溜雨皮:指柏树的叶子。莲台:佛教语,指莲花座。古佛:指佛陀。甘露:佛教语,指佛所说的教诲。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阿弥陀佛的诗。诗人以柏树为喻,赞美阿弥陀佛的功德和慈悲。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解析】 此诗首联“黍离麦秀叹周原,憔悴兰英散澧沅”,是写诗人对周原黍离麦秀的感叹,也是对自己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哀怨。颔联“才得骚歌吊魂魄,又无王土寄愁根”是写诗人在异乡漂泊,无法寄托自己的忧思。颈联“弃之沙砾花无语,写向云笺泪有痕”,是写诗人在异乡飘零,无人理解,只能把满腔的悲愤和无奈寄托在纸上,泪痕满面。尾联“绣槛珠帘重伫目,风流不及赵王孙”,是写自己虽身在异乡,但心中仍然怀念故乡
【解析】 此诗首联写儿曹朗朗读书声,少妇轧轧织布声。二联写诗人对这种生活场景的体会和联想。三联是全诗的核心,也是重点。“我有会心都閟响”是说诗人因听到孩子们朗朗读书的声音而感到高兴,也听到了少妇轧轧织布的声音而感到欣喜。然而,这些声音都是被“閟”住了,也就是没有发出去。“托将秋月一天清”是说这些声音在诗人心中激起了涟漪,他想象到秋月当空,皎洁明亮,那朗朗的读书声和轧轧的织布声都在秋月中荡漾开来
偶吟 时逢离乱学樵渔,身在逃名只读书。 几日沉吟门懒出,也教猿鹤见人疏。 注释: 1. 时逢离乱:时逢乱世,国家动荡不安。 2. 学樵渔:学习打柴捕鱼等生活技能。 3. 身在逃名:虽然身处乱世,但我仍然追求名声,但为了避世隐居,我选择了读书。 4. 只读书:我只读圣贤之书,追求高尚的品德和学问。 5. 几日沉吟:经过几天的思考和反省。 6. 门懒出:因为心事重重,懒得出门。 7. 也教猿鹤见人疏
【注释】 无弦琴:指没有琴弦的古琴。桓:通“还”。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弹无弦琴来比喻人的情感。全诗四句,前三句写弹琴,最后一句写弹琴的结果,意蕴深远,耐人寻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首句“弹琴如赋诗”,点明主题,说明弹琴与作诗一样,都是以情动人。接着,诗人从两个方面描写弹琴:一是声音,二是意境。第二句“声声出心曲”,意思是琴声都来自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桃花源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他对桃花源美景的向往和赞美。 桃源图 古洞白云锁,归途天一涯。 翻思钓湘水,不及种桃花。 碧润林间雨,红蒸屋角霞。 画图时省识,吾欲放仙槎。 1. 古洞云锁: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山洞,洞口被云雾缭绕,仿佛是一道屏障将外界隔绝。这里的“云锁”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洞口的景象,又寓意着神秘莫测,引人深思。 2. 归途天一涯
避乱 战尘一望已糊模,野哭千家泪已枯。 且废琴书习弓剑,并将踪迹杂屠沽。 神仙渔父古秦晋,流水桃花今有无。 走尽关山千百里,月光依旧照人孤。 注释: ①“战尘”:战争中的烟尘。②“荒模”:模糊不清。③“枯”:干涸。④“废”:放弃。⑤“迹”:足迹。⑥“仙”“渔”两句:诗人以渔父自比,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看得轻,愿意像古代的渔父那样,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⑦“今”:现在。⑧“走尽”两句:诗人在旅途中
注释: 铁汉楼:形容人的志向坚定,如同铁石一般坚硬。 公也昔如铁:你过去像铁一样坚定。 我来思铸金:我来的时候希望像铸金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都铸造成现实。 楼前古梅树,骨立冻云深:这座楼前的古梅树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坚韧,像是在与冬日的寒冷作斗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铁汉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定信念和毅力的赞美。首句“公也昔如铁”,直接点明了主题,暗示了诗人曾经的决心和信念
【注释】 东岩石鼓和家悔庵孝廉:石鼓,地名;家悔庵,人名;孝廉,古代官名。此诗作于康熙四十年。 【赏析】 《东岩石鼓和家悔庵孝廉》是诗人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所作,是一首题咏名山之作。诗人用石头来警醒世人,劝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世俗所诱惑,不要沉迷不悟。同时,诗人也以家悔庵自比,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的淡泊与超然。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阴那祖师:即阿弥陀佛。参天枝:形容高大挺直的树枝。溜雨皮:指柏树的叶子。莲台:佛教语,指莲花座。古佛:指佛陀。甘露:佛教语,指佛所说的教诲。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阿弥陀佛的诗。诗人以柏树为喻,赞美阿弥陀佛的功德和慈悲。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注释】 一路桃花水:桃花源在湖南桃源县西,因四周桃花烂漫而得名。 战尘:指战乱的尘埃。 剌船:一种小船。 领略:尽情欣赏。 花知:这里指桃花。 云际:云层之上。 得:找到。 古洞: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鸡黍:用鸡和黍米做的饭食。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经过一片桃花林,看到一派和平景象,不禁赞叹不已。他想到自己远离家乡,流落异乡,心情不免悲凉。但当他看到这一片美好的景色时
【注释】 东岩石鼓和家悔庵孝廉:石鼓,地名;家悔庵,人名;孝廉,古代官名。此诗作于康熙四十年。 【赏析】 《东岩石鼓和家悔庵孝廉》是诗人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所作,是一首题咏名山之作。诗人用石头来警醒世人,劝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世俗所诱惑,不要沉迷不悟。同时,诗人也以家悔庵自比,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的淡泊与超然。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 铁汉楼:形容人的志向坚定,如同铁石一般坚硬。 公也昔如铁:你过去像铁一样坚定。 我来思铸金:我来的时候希望像铸金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都铸造成现实。 楼前古梅树,骨立冻云深:这座楼前的古梅树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坚韧,像是在与冬日的寒冷作斗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铁汉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定信念和毅力的赞美。首句“公也昔如铁”,直接点明了主题,暗示了诗人曾经的决心和信念
避乱 战尘一望已糊模,野哭千家泪已枯。 且废琴书习弓剑,并将踪迹杂屠沽。 神仙渔父古秦晋,流水桃花今有无。 走尽关山千百里,月光依旧照人孤。 注释: ①“战尘”:战争中的烟尘。②“荒模”:模糊不清。③“枯”:干涸。④“废”:放弃。⑤“迹”:足迹。⑥“仙”“渔”两句:诗人以渔父自比,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看得轻,愿意像古代的渔父那样,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⑦“今”:现在。⑧“走尽”两句:诗人在旅途中
偶吟 时逢离乱学樵渔,身在逃名只读书。 几日沉吟门懒出,也教猿鹤见人疏。 注释: 1. 时逢离乱:时逢乱世,国家动荡不安。 2. 学樵渔:学习打柴捕鱼等生活技能。 3. 身在逃名:虽然身处乱世,但我仍然追求名声,但为了避世隐居,我选择了读书。 4. 只读书:我只读圣贤之书,追求高尚的品德和学问。 5. 几日沉吟:经过几天的思考和反省。 6. 门懒出:因为心事重重,懒得出门。 7. 也教猿鹤见人疏
【解析】 此诗首联写儿曹朗朗读书声,少妇轧轧织布声。二联写诗人对这种生活场景的体会和联想。三联是全诗的核心,也是重点。“我有会心都閟响”是说诗人因听到孩子们朗朗读书的声音而感到高兴,也听到了少妇轧轧织布的声音而感到欣喜。然而,这些声音都是被“閟”住了,也就是没有发出去。“托将秋月一天清”是说这些声音在诗人心中激起了涟漪,他想象到秋月当空,皎洁明亮,那朗朗的读书声和轧轧的织布声都在秋月中荡漾开来
【注释】 无弦琴:指没有琴弦的古琴。桓:通“还”。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弹无弦琴来比喻人的情感。全诗四句,前三句写弹琴,最后一句写弹琴的结果,意蕴深远,耐人寻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首句“弹琴如赋诗”,点明主题,说明弹琴与作诗一样,都是以情动人。接着,诗人从两个方面描写弹琴:一是声音,二是意境。第二句“声声出心曲”,意思是琴声都来自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