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一万里,郡国何遥遥。
马鸣寒日暮,始至咸阳桥。
渭水自萦带,函关空寂寥。
秦家故宫阙,离离惟黍苗。
汉陵松与柏,枝干半成樵。
草间两翁仲,似欲语前朝。
废兴虽定理,遗迹几时消。

”`

西行一万里,郡国何遥遥。

马鸣寒日暮,始至咸阳桥。

诗句翻译:

  • 从西边行进了一万程,各个郡县的所在显得遥远难寻。
  • 马儿在寒冷的夕阳下奔跑,终于抵达了咸阳桥。

译文:
在遥远的旅途中,我向西行走了一万里,穿越了许多郡县和地方。在漫长的道路上,我骑着马,在寒冷的日落时分到达了一座桥梁,这里便是通往咸阳的要道。

注释:

  1. “西行”指的是从东方出发,向西行进的路线。“遥”表示距离遥远。
  2. “郡国”指代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如郡、国等。”遥遥”形容距离之远,难以计数。
  3. “马鸣”形容马儿奔跑时发出的声音。”寒日暮”描绘了天色已晚、天气寒冷的景象。
  4. “咸阳桥”是古时候的一座桥梁,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这里是古代通往长安的重要通道。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对目的地的期待。首句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路程之长和路途之难。中间两句则描绘了到达目的地后的景象——咸阳桥上,夕阳西下,寒风凛冽。这里的“始至”表明诗人终于完成了漫长的旅程。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旅程的回顾与对终点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旅行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坚韧。

第二部分:
西行一万里,郡国何遥遥。
马鸣寒日暮,始至咸阳桥。
渭水自萦带,函关空寂寥。
秦家故宫阙,离离惟黍苗。
汉陵松与柏,枝干半成樵。
草间两翁仲,似欲语前朝。
废兴虽定理,遗迹几时消。

诗句翻译:

  • 我从西边走了整整一万里,各个郡县的所在显得如此遥远。
  • 马儿在寒冷的傍晚时分奔跑,终于抵达了咸阳桥。
  • 渭水环绕着它曲折流淌,函谷关显得空旷而寂静。
  • 曾经的秦朝宫殿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旁边是茂盛的黍苗。
  • 汉朝的陵墓旁生长着松树和柏树,它们的树干一半已经被用作柴火。
  • 在草丛中发现两座石像,它们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 国家的兴衰虽然自有其规律,但历史的遗迹却很难消失殆尽。

译文: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向西走了整整一万里,跨越了许多郡县和地方。当马儿在寒冷的傍晚时分奔跑时,我们终于抵达了一座桥梁,这是通往咸阳的必经之路。沿着渭水的蜿蜒流淌,我们来到了函谷关。这里曾经是繁华之地,如今却显得空荡无人,只有一片寂静。昔日的秦朝宫殿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旁边的黍苗长得又高又密。汉朝时期的陵墓旁生长着松树和柏树,它们的树干一半已经被用作柴火。在草丛中,我们发现了两座古老的石像,它们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尽管国家的兴衰自有其规律,但历史的遗迹却很难消失殆尽。

注释:

  1. “西行一万里”和”郡国”均描述旅途的漫长和沿途经过的各个地方。
  2. “马鸣”用马儿嘶鸣的声音来表达马儿奔跑时的动态。
  3. “寒日暮”描述了太阳即将落山的场景。
  4. “咸阳桥”是古代通往首都长安的重要通道,也是诗人此行的终点。
  5. “渭水自萦带”形象地描绘了渭水环绕的样子,”函关空寂寥”则形容了函谷关的空旷和寂静。
  6. “秦家故宫阙”和”离离惟黍苗”分别描绘了秦朝的宫殿遗址和周围生长的黍苗。
  7. “汉陵”指的是汉朝时期的帝王陵墓,”松与柏”则是这些陵墓旁常见的树木。
  8. “草间”可能是对陵墓周围环境的描写,”两翁仲”指的是两座石刻的人像。
  9. “废兴虽定理”意味着国家兴衰有其自然规律,”遗迹几时消”则表达了历史痕迹难以完全抹去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变迁的深刻感悟。首联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旅途的漫长和艰难。接着,诗人具体描绘了咸阳桥这一重要地点的景色,以及渭水河畔的情景。通过对比秦朝和汉朝的遗迹,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最后两句总结了国家兴衰的自然规律和个人对历史遗迹难以抹去的思考。整体而言,诗歌不仅记录了一段旅程的经历,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