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祈连三尺雪,孤军万里防边敌。鼓钲不动马停嘶,北风吹冻衣裳裂。
元戎怒奋黄金戈,夜移苦战临交河。海云漠漠关月黑,道傍死骨何其多,主恩未报将奈何。
【注释】
①十月:农历九月。②祈连山:在今甘肃省永登县西南,祁连山脉中段的一座山峰,山上终年积雪,故名祈连山。③三尺雪:形容积雪厚。④孤军:单薄的军队。⑤鼓钲(zhēnɡ)不动:指军中没有战斗声和鸣响。⑥苦战:指与敌人殊死的搏斗。⑦交河:汉代时西域国名,即今甘肃安西县一带地区,这里借指战场。⑧主恩未报:国家恩惠尚未报答。⑨将奈何:怎么办。⑩何其:多么。
【赏析】
这首边塞诗作于开元末年,诗人以一个军人的角度,描绘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十月祈连三尺雪”,描写了边关的严寒;次句“孤军万里防边敌”,点明戍卒守边之苦,并暗示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第三句“鼓钲不动马蹄嘶”,刻画了边关紧张的气氛;第四句“北风吹冻衣裳裂”,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士兵的艰苦生活。第五句“元戎怒奋黄金戈”,写将领发怒,挥金戈杀敌的场面;第六句“夜移苦战临交河”,写激战通宵达旦,直至天明,最后取得胜利。尾联“海云漠漠关月黑,道傍死骨何其多”,写战事结束后,荒凉的景象和满地的尸骸,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中用典较多,且多暗用或假用,如“海云”暗用《易经》中的“屯”卦象;“道旁死骨”则出自《诗经·小雅·白华》:“未见君子,畏子不奔。巷有敝庐,路有饥人。如何斯人是,饮我稻馞?如何斯人是,谓予不信?……”这些典故的运用,既增加了诗歌的含蓄美,又丰富了诗意。此诗虽为记事之作,但写得情韵悠长,耐人寻味。
这首诗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