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山游兴每迟,桃花开遍武陵蹊。
路当古木连云合,石上长萝半雨垂。
斜引玉桥回碧洞,漫寻瑶草到疏篱。
丹青古殿悲寥落,佛日无光壁藓滋。
陷石堂
五月山游兴每迟,桃花开遍武陵蹊。
路当古木连云合,石上长萝半雨垂。
斜引玉桥回碧洞,漫寻瑶草到疏篱。
丹青古殿悲寥落,佛日无光壁藓滋。
注释:
陷石堂:即《陷石堂诗》,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此诗写于公元76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杜甫流寓梓州,因避乱而居在通泉院的西阁,并写了这首诗。
五月山游兴每迟,桃花开遍武陵蹊。
注释:五月时节,游兴不浓,因为此时正是桃花盛开,满山飘香,所以游兴迟迟不展。
路当古木连云合,石上长萝半雨垂。
注释:路上两旁是苍劲挺拔的古树,树枝交错、连成一片,就像云一样;石缝中生长着的青苔,被雨点打湿了,半边都挂了下来,显得十分凄迷。
斜引玉桥回碧洞,漫寻瑶草到疏篱。
注释:顺着曲折的小路,可以走到那幽深碧绿的山洞旁,然后沿着山路慢慢寻找着那片美丽的瑶草。
丹青古殿悲寥落,佛日无光壁藓滋。
注释:那座古老的宫殿,如今已经破败不堪,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佛殿里的灯火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辉,只有墙上爬满了绿色的青苔。
赏析:
此诗是杜甫客居梓州的一首纪游诗。全诗通过记叙游览的经历,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首联“五月山游兴每迟,桃花开遍武陵蹊”。这两句写五月游兴未尽,是因为春末夏初桃花盛开,满山飘香。然而此时的游兴并不高,因为此时正值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诗人对此深感忧虑。
颔联“路当古木连云合,石上长萝半雨垂”。“路当”二字写出了道路的险峻,古木参天,如同云海一般,令人望而生畏。而石上的青苔被雨水淋湿,半边挂在墙上,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里的“半雨垂”既形容了天气的变化,又形象地描绘出了石上的青苔被雨水滴落的景象。
颈联“斜引玉桥回碧洞,漫寻瑶草到疏篱”。“斜引玉桥回碧洞”,描写的是诗人沿着曲折的小路,来到一处幽静的山洞旁。而“漫寻瑶草到疏篱”,则是描写诗人继续寻找着那片美丽的瑶草。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的游兴盎然,而且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尾联“丹青古殿悲寥落,佛日无光壁藓滋”。“丹青古殿悲寥落”,描写的是那座古老宫殿的破败场景。而“佛日无光壁藓滋”则进一步描绘出佛殿里的情景。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惋惜之情,又表现了他对于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