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疏封后,齐疆启国初。
流风看后裔,形胜想遗墟。
水合如分鲁,山回似入徐。
路疑登载处,溪拟钓璜余。
红树临关近,青芜际海疏。
征贤方奏颂,何暇赋闲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题目:“题营丘山房”
  • “题”在这里表示作者对山房的描写或赞美。
  • “营丘”可能是指今天的山东省济南市,也可能是一个地名。
  1. 首联:“周室疏封后,齐疆启国初。”
  • “周室疏封后”指的是西周之后的政治局势相对宽松,国家分封的情况不再那么严格。
  • “齐疆启国初”则是指齐国开始独立建国的时期。
  1. 颔联:“流风看后裔,形胜想遗墟。”
  • “流风”通常用来指代文化或传统的流动,这里可能指代的是周朝的文化传统在齐国的延续。
  • “后裔”指的是后代子孙或者后来者,这里可能是指那些继续传承周文化的人。
  • “形胜”指的是地理位置的优势,这里可能是指营丘这个地方的自然景观。
  • “遗墟”指的是过去的城市或建筑遗迹,这里可能是指营丘的历史遗址。
  1. 颈联:“水合如分鲁,山回似入徐。”
  • “水合”可能是指水源汇合或者河流交汇的地方。
  • “分鲁”可能是对“分鲁河”(即泗河流域)的一种描述,这里的“分鲁河”可能与营丘附近的地理特征有关。
  • “山回”可能是对山脉弯曲或者地形变化的描述,这里的“山回”可能指的是营丘附近的山地地貌。
  • “似入徐”可能是对某种地理形象的比喻,这里的“徐”可能是指徐国的地理位置或者历史背景。
  1. 尾联:“路疑登载处,溪拟钓璜余。”
  • “路疑登载处”可能是对登山道路的形容,这里的“登载处”可能是指登山的道路起点。
  • “溪拟钓璜余”可能是对溪流的描绘,这里的“钓璜余”可能是指溪水中的石头或者其他自然物象。
  1.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营丘山房周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诗中通过对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的描述,展现了营丘的秀美和历史的厚重。同时,诗中的比喻和意象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