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树扶疏荫石台,巉岩西望更崔嵬。
日流云影前峰去,风送泉声别涧来。
鸿渐茗从闲客试,李绅书自少年开。
晚凉每有风雩兴,随意邻僧坐碧苔。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桐树扶疏荫石台,巉岩西望更崔嵬。
- “桐树扶疏”描绘了高大、茂盛的梧桐树,其枝叶茂盛如盖,为石台提供了阴凉。
- “巉岩西望”形容山势险峻,向西远眺,展现出一幅壮丽而险峻的山水画卷。
- 日流云影前峰去,风送泉声别涧来。
- “日流云影前峰去”形容太阳的光芒在云层中穿行,仿佛云影随山峰移动一般。
- “风送泉声别涧来”描绘了风吹过山涧时,泉水的声音仿佛随风而来,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动感和生命力。
- 鸿渐茗从闲客试,李绅书自少年开。
- “鸿渐茗”指的是一种名贵的茶叶,由鸿渐烹制,香气四溢。
- “李绅书”则是由李绅所写,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 晚凉每有风雩兴,随意邻僧坐碧苔。
- “晚凉”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凉爽天气,“风雩”是一种古代的祭风仪式。
- “邻僧”指的是附近的僧人,他们在此悠然自得地坐在碧绿的苔藓上。
- 百年佳兴独登台,草结为堂白日开。
- “百年佳兴”表达了诗人对于登高览胜的热爱和追求,这种情怀跨越了百年。
- “草结为堂”形象地描绘了草堂的景象,草堂如同一座小小的殿堂,与自然和谐共生。
- 云暝气连东海石,风睛光动北山莱。
- “云暝”描绘了天空阴沉,云雾缭绕的景象。
- “气连东海石”则形容云气仿佛与东海相连,气势磅礴。
- 台殿参差鹳鹤高。僻地自堪成晚节,浮名真合付秋毫。
- “台殿参差鹳鹤高”形容台殿楼阁高耸入云,宛如仙鹤与白鹤栖息其中。
- “僻地自堪成晚节”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偏僻之地,但却能够坚守自己的操守和节操。
- 野翁错指丹崖是,应怪频来杖屦劳。
- “野翁”指的是当地的老人,他可能误以为这是一处仙境或神仙居住的地方。
- “应怪频来杖屦劳”则表达了老人对于诗人频繁来访感到惊讶和不解,因为他认为诗人应该不需要亲自前来探访。
- 象笔双缄自吉州,书题点易远相投。
- “象笔双缄”是指诗人携带着两封信,每封信都用象笔封缄。
- “书题点易远相投”则表示这两封信的内容都与“点易台”有关,且它们被寄给了远方的朋友。
- 老来已悟浮生梦,病后兼忘应世筹。
- “浮生梦”意味着诗人已经领悟到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 “病后兼忘应世筹”则表达了诗人在生病之后,不再过于关注世俗事务和名利得失。
注释:
- 桐树扶疏荫石台,巉岩西望更崔嵬。
- 高大的梧桐树荫蔽了石台,山势险峻西边望去更显雄伟。
- 日流云影前峰去,风送泉声别涧来。
- 太阳的光芒在云层中穿行,仿佛随着前峰移动;清风送来泉水的声音,仿佛是从别的山涧传来。
- 鸿渐茗从闲客试,李绅书自少年开。
- 精美的龙井茶由闲适的客人品尝,李绅的书法也是从小开始练习并逐渐成熟。
- 晚凉每有风雩兴,随意邻僧坐碧苔。
- 傍晚时分常有风起助兴,附近的僧人随意坐在绿苔覆盖的石台上。
- 百年佳兴独登台,草结为堂白日开。
- 百年来我独自登上这座台子,看到草木结成的堂屋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 云暝气连东海石,风睛光动北山莱。
- 天空阴沉时云气与东海相接,晴朗的时候北山的景物在光线下闪闪发光。
- 台殿参差鹳鹤高。僻地自堪成晚节,浮名真合付秋毫。
- 台殿楼阁错落有致,就像仙鹤和白鹤那样高耸;尽管身处偏僻之地,但依然能够保持清高的节操和淡泊的名利观。
- 野翁错指丹崖是,应怪频来杖屦劳。
- 一位当地老人错误地将此处视为仙境,对此感到惊讶和不解;因为他本以为诗人不必亲自前来拜访。
- 象笔双缄自吉州,书题点易远相投。
- 诗人携带着两封信,用象笔密封好;这些信的内容都是关于“点易台”的讨论和交流。
- 老来已悟浮生梦,病后兼忘应世筹。
- 诗人在老年时已经领悟到人生的虚幻和无常;生病之后,他对世间的纷扰和名利都不再过于计较。
赏析:
邵宝的《点易台八首答张侍御汝立》是一组充满意境和哲理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诗中的“点易台”、“桐树”、“云暝”、“风晴”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世界之中。同时,诗人通过对“浮生”“晚节”等概念的阐释,也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淡、追求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