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亭寺下始逢君,疏出留台慰所闻。
海郡南迁唐更远,沙门西逆汉初勤。
百年山屐三时雨,五月江船万里云。
归见素翁应感叹,邵州新庙荐清芬。
【注释】
- 赠林以永:这是一首送别诗。
- 疏出留台慰所闻:指诗人离开京城时,在东城留下,并安慰他,让他放心。
- 海郡南迁唐更远:指诗人从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被迁徙到遥远的岭南。
- 沙门西逆汉初勤:指僧人向西出发去中原,因为当时中原战乱,僧人西行是艰难的。
- 百年山屐三时雨,五月江船万里云:意思是说诗人一生都在山区行走,但今年却只有三场雨,而五月的江船要航行万里,所以诗人感到十分的遗憾。
- 归见素翁应感叹,邵州新庙荐清芬:意思是说诗人回到故乡见到老翁,应该感慨世事沧桑,邵州新建的新庙可以献上自己的清香。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诗的第一句“石亭寺下始逢君”,写的是诗人在石亭寺下与朋友相遇的情景。石亭寺位于现在的河南省登封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文人墨客常来的地方。诗人在石亭寺下与朋友相遇,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是文人,又都喜欢山水,所以才会在这个地方相遇。
诗的第二句“疏出留台慰所闻”,写的是诗人离开京城,并在东城留下,安慰他。这句中的“疏出”一词,意为离开、离开的意思;“留台”,指的是京城的皇宫,也就是皇帝住的地方。诗人离开京城,并在东城留下,可能是为了安慰他,让他不要过于悲伤。
诗的第三句“海郡南迁唐更远”,写的是诗人被迁徙到遥远的岭南,远离了故乡。这句话中的“海郡”,指的是海州,现在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诗人被迁徙到遥远的岭南,远离了故乡,这可能是因为他犯了什么罪,被贬到了那里。
诗的第四句“沙门西逆汉初勤”,写的是僧人向西出发去中原,因为当时中原战乱,僧人西行是艰难的。这里的“沙门”是指佛教徒,僧人。这句话中的“西逆”,是指向西行走,即去中原。“汉初勤”是指中原战乱,僧人西行是十分艰难的。
诗的第五句“百年山屐三时雨,五月江船万里云”,写的是诗人一生都在山区行走,但今年却只有三场雨,而五月的江船要航行万里,所以诗人感到十分的遗憾。这里的“山屐”,是指登山用的鞋子,诗人一生都在山区行走,所以他需要一双好鞋。这里的“三时雨”,指的是每年有三次雨,可能是指春夏秋冬各三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一生都在山区行走,但今年却只有三次下雨,而五月的江船要航行万里,所以诗人感到十分的遗憾。
诗的最后两句“归见素翁应感叹,邵州新庙荐清芬”,写的是诗人回到故乡见到老翁,应该感慨世事沧桑,邵州新建的新庙可以献上自己的清香。这里的“素翁”,是指简朴的老人,可能是诗人的老丈人或者朋友。这里的“邵州新庙”,是指新修建的邵州庙。诗人回到故乡见到老翁,应该感慨世事沧桑,邵州新建的新庙可以献上自己的清香。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