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木天然理最端,孔林千古挺高寒。
谁将规作扶衰杖,合与周模一样看。
注释:
楷木:即楠木,质地坚硬。天然理最端:自然的纹理最为端直。
孔林:孔子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北。
谁将规作扶衰杖:是谁将规矩当作扶摇直上青云的拐杖呢?
合与周模一样看:应该和周公的模具一样看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观楷木杖于成汝从诗以还之,诗人赞美了成汝从赠诗的书法风格和内容。楷木自然纹理最为端直,孔林千古挺立高寒,谁能将规矩当作扶摇青云的拐杖?应该和周公的模具一样看待。
楷木天然理最端,孔林千古挺高寒。
谁将规作扶衰杖,合与周模一样看。
注释:
楷木:即楠木,质地坚硬。天然理最端:自然的纹理最为端直。
孔林:孔子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北。
谁将规作扶衰杖:是谁将规矩当作扶摇直上青云的拐杖呢?
合与周模一样看:应该和周公的模具一样看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观楷木杖于成汝从诗以还之,诗人赞美了成汝从赠诗的书法风格和内容。楷木自然纹理最为端直,孔林千古挺立高寒,谁能将规矩当作扶摇青云的拐杖?应该和周公的模具一样看待。
以下是对《秋野用杜韵二首 其一》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诗题与作者背景: -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在夔州的瀼西所作。这一时期,杜甫的生活境遇较为艰难,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 杜甫以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2. 诗句解读: - 河汉三秋隔
湖水映照着天边的云, 山人飘然而至何处停? 一瓢水意随风去, 双屐山间留痕迹。 秋风吹落露如霜, 美人离去天地长。 只知北雁向南翔, 不知书信可寄将? 分开的书信手生疏, 芙蓉倚杨柳更娇艳。 金丹在鼎灶中燃烧, 宝剑时时拂动光芒。 仙韶本是清都乐, 寻幽古寺共悠扬。 湖海有此客, 飘然何所投。 一瓢将水去, 双屐为山留。 落落弥明鼎, 茫茫太乙舟。 几时盛水石, 古寺共寻幽。 译文
挽姚提学秀夫 经济平生志,江湖远奈何。 惠留吴地志,哀起楚人歌。 卜筑溪边小,交游海内多。 吊君追赋鵩,愁绝洞庭波。 注释: - 挽姚提学秀夫:为姚秀夫写的悼念诗。姚秀夫(1482—1537),字元善,号秀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正德初,擢御史,巡按贵州,因弹劾刘瑾被害。有《青莲集》。 - 经济平生志:指自己一生追求经济事业的志向。 - 江湖远奈何
亦知樵径窄,且放钓竿长。 夕籁成竽调,寒潭发镜光。 小桥当驿道,精舍近禅房。 十月春如许,疏梅几蕊香。 译文: 山间小路狭窄,我放下了钓竿,任由它随意延伸。夕阳的余晖洒在山林之中,犹如一曲天籁之音。寒冷的潭水中,反射出明亮的镜面光泽。一座小桥横跨在山间,连接着通往远方的道路;而一座精致的寺庙则坐落在附近,与禅宗的房间只有几步之遥。虽然已是深冬十月,但这里的春天却依然如此明媚,梅花绽放
诗句释义 1 赠陈平江 - 这可能是一首诗的名字或者作者的名字,但在此语境中,我们理解为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南浦逢君处 - “南浦”通常指的是水边或河边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某个地方遇到陈平,可能是在河边、湖边或其他有水的地方。 3. 相看各问津 - “相看”表示两人相对而视,“各问津”则意味着他们相互询问对方的情况或目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相遇的喜悦和对彼此的关心。
【注释】 1. 追挽蒋参议惟深:追思并纪念已故的蒋参议。惟深,字惟深,诗人的朋友。 2. 忆驻西藩节:回忆在西边边疆任职的日子。驻,驻扎;西藩,指西边边疆之地。 3. 观风几论心:观察风土人情,讨论国事。观,观察。 4. 云收庐岳远:云雾消散,远方的庐山显得遥远。庐岳,指庐山;远,距离远。 5. 水入蠡湖深:湖水流入蠡湖,显得湖水更深。蠡湖,地名,位于今江西九江市。 6. 正气埋邱剑:正气凛然
咫尺鄱湖水,相将入楚乡。 雨中帆力缓,风外笛声长。 梦渴山泉茗,吟销海岛香。 旧游堪一憩,何处有甘棠。 【注释】 咫尺:极近。 鄱湖:即今江西省境内的鄱阳湖。 “相将”句:意思是说船要驶入楚地了。 帆:船帆。 帆力:指船帆的张力。 雨中:下雨时。 风外:风大时。 长:悠扬。 山泉、海岛:均为茶名,分别指产于浙江天台山的天台山云雾茶,产于福建武夷九曲溪边的武夷岩茶。 【赏析】
过严滩 独上客星亭,群峰雨外青。 公心如介石,吾道亦沧溟。 出处轻商楫,来归重汉庭。 渔歌朝又暮,云掩北山铭。 注释:独自登上了客星亭,群山在雨后显得更青翠。你的心思如同坚硬的石头一样坚定不移,我追求的道路也像广阔的海洋一样深邃无边。你的离去就像放下船桨一样轻盈,归来时又像重重地驶进汉朝的京城一样。渔民们唱着歌,一天天地从早到晚,云雾遮住了北方的大山。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经过严滩时的即景抒怀之作
【注释】 上航夜泊:指在船上过夜。 平沙水半篙:平坦的沙洲,水面只到船帮的一半高。 “我方”句:我正喜欢悠闲地享受懒散的生活。 谁复叹贤劳:有谁能感叹我(自己)因贤能而劳累呢。 峰影云中淡:山峰倒映在水中,像在云雾之中一样模糊不清。 滩声月下高:滩上的水流声,在月光下显得特别响亮。 回思十年里:回想过去十年来的经历。 几度驻旌旄:几次停下来(休息或停留)指挥军队。 【赏析】
女埠夜泊问章枫山 女埠,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芗溪,指女埠附近的一条小河。 幽居路不遥:居住在这幽静的地方离大道并不遥远。 山风听夕濑,江雨问春潮:傍晚时聆听山风吹过溪涧的声音,早晨时询问春潮何时到来。 清秩辞新命,华缄忆旧招:我辞去了朝廷的职务,带着一封充满怀旧之情的信离开了京城。 何时拜床下,鄙吝为公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拜倒在你的床脚,消除我的世俗之念。 赏析:
闻周用仁言襄甫作诗遣疟诗以问之谓东庐 古闻诗句曾驱疟,石老今夸笔有神。 莫道幽明非一理,若能惊鬼定惊人。 注释: - 古闻诗句曾驱疟:意思是古代的诗句曾经可以驱除疟疾。 - 石老今夸笔有神:意思是现在的诗人称赞自己的笔法非常神奇。 - 莫道幽明非一理:意思是不要说生死之间没有什么不同的道理。 - 若能惊鬼定惊人:意思是如果能让鬼神感到震惊,那么也一定能让凡人感到震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 天台峰下杖从容:这句描述了诗人站在天台山脚下,手持拐杖,步履从容。 - 曾是江东五马公:江东指的是长江东边地区,五马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五位地方高官或名士。这句诗意味着诗人曾经在江东地区有过辉煌的仕途。 第二句 - 若问儿童歌舞地:这里提到“若问”一词,可能是诗人自问或是向他人提问,询问关于儿童歌舞的地方。 -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他的诗多抒发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善用夸张比喻,富于哲理。此诗为赠王元章梅画之作。 题王元章梅卷 五陵豪客梅华笔,写尽江南万古春。 莫向寻常乞题品,赤城山下有诗人。 【注释】: 五陵豪客:指唐代京城长安附近的五位贵族子弟(韦皋、柳仲郢、苏瑰、杜确、郭英)。他们以豪放著称,所以称他们为“五陵豪客”。 写尽江南万古春:写尽了江南地区春天的美景。
月中对菊口占二绝 雨中曾向东邻看,月下南邻又送来。 数本秋花千古兴,一尊须为故人开。 注释: - 雨中:在雨中。 - 东邻:指诗人的东邻。 - 月下:在月光下。 - 菊:菊花,这里特指诗人所咏之物。 - 对:面对。 - 口占:即口吟,即即兴吟诗。 - 二绝:两首七绝诗。《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六首·其三》是明代诗人邵宝的作品。本文包含:《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六首·其三》的原文
注释:南面的邻居索要菊花,东面的邻居送来菊花。我苦苦期待的江州酒榼却没有到来。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只有三天的时间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菊花,两家都开得一样清艳美丽。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友人送菊的答谢之作。前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索菊、送菊的举动表示感激;后两句写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履斋画里实斋堂,四十馀年故意长。我识渭阳情更切,西风岸藻不胜黄。注释:履斋的画中堂内实斋堂,已经过了四十年,岁月过得特别漫长。我对于渭阳之情更加深切,西风中的岸边的草藻也难以承受黄色的凋零。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作者对履斋画作中“渭阳”情景的感悟和情感。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四十多年来一直沉浸在这种情感之中,无法自拔。他对渭阳的情感更为深切,西风中的岸边的草藻也无法承受黄色的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