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柳疏林寄此生,凉时不似热时鸣。
蜕形先觉金风动,轻翼偏嫌玉露清。
抱叶常如经雨态,过枝犹带咽寒声。
桑间此际螵蛸老,游息安闲莫漫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根据要求,对诗歌进行逐句的解析。注意要结合诗歌内容及手法分析赏析。
本诗为七言绝句,首句写秋蝉寄身于败柳疏林中,颔联描写蝉鸣声的特点:秋天不似夏天鸣叫,因为秋天天气凉了,鸣声不如夏天响亮。颈联写蝉的身体特征:蜕皮前感觉到秋风的到来,喜欢凉爽;翅膀偏嫌湿润的露水,不喜欢太冷。尾联写蝉的生活习性:抱着树叶像经雨的样子,经过树枝好像还有寒意,所以声音低沉。全诗语言简练明快,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蝉的生活。
【答案】
①寄身:托身、栖息。②不似:比不上。③蜕形:蝉脱去外壳变成成虫。④轻翼:指蝉翼薄而轻。⑤桑间:桑树林里。⑥游息:休息。⑦安闲:悠闲自在。⑧莫漫惊(màn jiīn):别轻易惊动它。
译文:
败柳疏林中寄此生,秋天的蝉声不如夏日的雄壮。蜕形之前感受到秋风的吹拂,喜欢清凉的秋天;蝉在翅膀上沾满了清冷的露珠,讨厌过于寒冷的冬天。抱叶时像是刚被雨水淋过,过枝时还带有寒气,所以声音低沉。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蝉。开头两句,诗人从蝉的寄身之处落笔,以秋蝉栖于败柳疏林来表现它的孤独与凄凉。“寄”字表明作者对秋蝉的怜悯之情,也暗示出秋蝉悲凉的身世。
三、四两句写秋蝉不同于夏蝉的鸣声特点。“不似热时鸣”一句,既写出了秋蝉的与众不同,又表达了诗人对秋蝉的怜惜之情。
接着五、六两句写蝉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蜕形”一词用得巧妙贴切,它不仅写出了春蝉蜕变的特征,更通过这一过程突出了秋蝉的孤寂无依,从而更加突出了秋蝉的哀愁凄苦。“重嫌”二字将秋蝉的体态和心境表现得惟妙惟肖,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最后两句是说,秋蝉虽然生活得艰苦,但只要安然度过寒冬,到了春天就能自由自在,不必害怕什么。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劝慰秋蝉,实则也是在劝慰自己,暗寓人生哲理。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辞藻,但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