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声秋院静,木榻自来凭。
细数千年事,闲挑五夜灯。
子房真学道,王旦谩为僧。
湖水渺无际,寒鱼不受罾。
注释:
- 虫声秋院静,木榻自来凭。——夜晚的蟋蟀在院子里发出声音,我在木制的床上静静地坐着。
- 细数千年事,闲挑五夜灯。——细数着几千年的往事,悠闲地挑着五夜的灯光。
- 子房真学道,王旦谩为僧。——张良(字子房)真是个学道的人,王旦却只是个假装做和尚的人。
- 湖水渺无际,寒鱼不受罾。——湖面辽阔无边,寒鱼不会受网捕。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先,“虫声秋院静,木榻自来凭”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景象。蟋蟀的声音在寂静的庭院中回荡,诗人坐在木制的床上,静静地聆听着这悠扬的虫音。这里,诗人以虫声为引子,引出了对人生的思考。
“细数千年事,闲挑五夜灯”两句诗,进一步拓展了这种思考。诗人通过对千年往事的细数,以及闲挑五夜灯火的情景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认识。这里的“挑”,不仅仅是指挑灯夜读,更是指在生活中寻找智慧、领悟道理。
“子房真学道,王旦谩为僧”两句诗,诗人将笔锋一转,转而对历史上的人物进行评价。张良被誉为学道之人,而王旦则被贬为假装做和尚之人。这里的“学道”、“做僧”,并非真的指他们修行成道或出家为僧,而是用来形容他们在人生中所追求的目标。
“湖水渺无际,寒鱼不受罾”两句诗,以大自然的景象作结。诗人通过对湖水辽阔、寒鱼不受网捕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法则和生命本质的认识。这里的“罾”,指的是捕鱼用的竹笼,寒鱼不受網捕,意味着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这首诗通过对虫声、灯火、历史人物等元素的描绘和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