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击筑饮,偏忆和歌人。
明月漳河夕,梅花碣石春。
愁难千里破,情到尺书真。
谁不疑斯道,君当爱此身。
《得于鳞书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宗臣的作品,诗中“重来击筑饮,偏忆和歌人。明月漳河夕,梅花碣石春。愁难千里破,情到尺书真。谁不疑斯道,君当爱此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怀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 诗句翻译:
- 重来击筑饮,偏忆和歌人:“重来”表示再度相聚,“击筑饮”是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奏方式,常用来形容朋友间欢聚的场景。“忆”字表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这里的“和歌人”可能指的是那些能唱和诗歌、共同享受音乐的朋友。
- 明月漳河夕,梅花碣石春: “明月”通常象征着思念与寂寞,而“漳河”和“碣石”则是具体的地名,分别代表北方的水系和山景。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月色和春天的梅花,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及内心的感慨。
- 愁难千里破,情到尺书真: “愁难”表达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忧愁,而“尺书”则指书信,“真”强调了情感的真实和深沉。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因思念而感到孤独和忧伤,同时也展现了真挚的感情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
- 谁不疑斯道,君当爱此身: “谁不疑”可能是指人们对于这种友谊是否能够长久的疑问,“斯道”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这种深情厚谊的道路或原则。最后一句鼓励友人珍惜并爱护自己的这份情谊。
通过对《得于鳞书二首·其一》的逐句分析以及对其背景的理解,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是对过去友情的追忆,也是对当下情感状态的抒发,同时还蕴含着对未来关系的展望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