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吾在把,不必向篱东。
秋色近相媚,寒香夜可终。
酒来疑泛白,烛灭似愁红。
好为携怀袖,玄霜下远空。
【注释】
一枝:指酒杯。吾在把,我独自拿着酒杯。篱东:篱笆旁。
近:接近。媚:美好,漂亮。寒香夜可终:夜晚的菊花散发出的香气,直到天明才散尽。泛白:形容酒的颜色。烛灭似愁红:蜡烛熄灭后好像有忧愁的红色。
【赏析】
《赋得席上菊》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作于唐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任江陵令,与友人岑勋同游。
首句“一枝吾在把”,言己独对菊花饮酒。“不必向篱东”,点出菊之位置。
“秋色近相媚”二句,写菊之姿态美、颜色好。秋天到来,菊花开放,其姿优美,颜色艳丽,令人喜爱。这一句是写眼前的菊花,而以“近相媚”三字总括,既表现了菊花的美丽动人,也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寒香夜可终”,写菊花散发的幽香,到了深更半夜,还久久不散。这里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菊花的香味浓郁持久。
“酒来疑泛白,烛灭似愁红。”这两句是写宴饮时的情趣和氛围。李白善于用典,此处“泛白”暗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句,表明酒是白色的;“愁红”则是用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意,表示烛光渐渐暗淡,好像心中忧郁的情绪一样。
“好为携怀袖,玄霜下远空。”这两句是说自己要带些什么东西回家。“玄霜”即白霜,是冬天的象征,这里用来代指寒冷的天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趁着酒兴,我要带一些菊花回去,让家人欣赏它那洁白无瑕的美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菊图景,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