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杨柳何阴阴,送客城南伤客心。
片帆斜挂九江碧,明月一眺三楚深。
叔度西游竟何意,梁甫日暮空苦吟。
高原忽忆美人远,愁见满山枫树林。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送黄先生之江西”,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理解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所使用的写作方法以及所抒发的感情。“帝城杨柳何阴阴”一句,用对比手法写京城的杨柳与江南的杨柳,以京城的杨柳为反衬,突出了江南的杨柳之美。“片帆斜挂九江碧”句,描写江上的景象。“明月一眺三楚深”句,写诗人眺望长江,远望荆楚大地。“叔度西游竟何意”两句,运用典故,点明友人此行的目的是“西游”。最后两句,诗人由景生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思念亲人、远离家乡的愁苦。

【答案】

(1)帝城:指京都长安。杨柳,即垂柳。何阴阴:多么茂盛啊!

(2)片帆:一叶小舟。斜挂:倾斜地悬挂着。九江:今安徽寿县以南。碧:青色。

(3)明月:明亮的月光。眺:远望。三楚:泛指湖北地区。深:深远。

(4)片帆:一叶小舟。梁甫:地名。在今山东定陶县北。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空:徒然。苦吟:苦苦吟咏。

(5)高原:指蜀地四川。忽:忽然。美人:这里指作者的妻子。远:远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先写京城的杨柳,再写江上的景色,两幅画面构成鲜明对比:京城的杨柳繁茂浓密,而江南的杨柳却稀疏苍劲。这种强烈的对比,既突出了江南的自然美,也为下文写送别的伤感作了铺垫。颔联紧承首联,描写长江的壮丽景色和辽阔的地域。“片帆”二字,既写出了船小舟轻的特点,又表现了诗人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明月”二字,既写出了江面平静,也暗寓了江水波平如镜的意境,为颈联写江流曲折、水流湍急作了铺垫。

颈联写诗人眺望江上景色,远望千里之外的荆楚大地。“叔度”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名臣张俭,字子慎,南阳郡人,曾因得罪权贵被贬到北海郡去。张俭到了北海郡后,经常怀念家乡洛阳一带的山水草木,常常对着江水发呆发愣,有时还吟诵古诗:“念我出腹里,飘若乘风去;顾视不见我,挥手何时还?”他感叹自己像飞鸟一样从洛阳出发,飞向遥远的南方,飞得太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洛阳呢。这两句诗运用典故,点明友人此次远行的目的是为了归隐田园,回归自然。尾联诗人由景生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思念亲人、远离家乡的愁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