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千峰晓度关,相逢俱是紫宸班。
帝宫阊阖开今日,天柱华夷见此山。
万里鸿归沧海路,七陵龙护白云间。
汉家原庙松楸古,夜夜西风吹佩环。
【注释】
登天寿山 ——登:登临。寿山,即北京的万岁山(明称万岁山,今北京景山的一部分)。
紫宸班 ——紫宸,是皇帝的正殿,位于大明宫之北,禁中最为庄严。
帝宫阊阖开今日 ——阊阖,为天门。言今日天门开启,皇帝驾临。
天柱华夷见此山 ——天柱,指泰山;华,指中原。言泰山高耸,华夏与夷狄在此会合。
万里鸿归沧海路 ——鸿,大雁;海,大海。言大雁飞过万里大海,回到故乡。
七陵龙护白云间 ——七陵,七座帝王的陵墓。龙,传说中能吐火的神异之物。
汉家原庙松楸古,夜夜西风吹佩环 ——汉家,指汉代。原庙,原祭坛;楸,楸树。佩环,古代的一种首饰。言汉家原庙的松楸已历千年,夜夜西风吹动着佩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登上天寿山,看到山势雄伟险峻,景色壮观美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两句写登山所见。“匹马千峰晓度关”,写早晨骑马越过重重山峰,来到关口的情景。“相逢俱是紫宸班”,写在关口遇见的都是皇上的随从。“紫宸班”,指皇帝的仪仗队,也泛指朝廷官员。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登上山顶,看到的都是皇家的随从,感到十分荣耀兴奋的心情。“帝宫阊阖开今日,天柱华夷见此山。”这两句写出了登上山顶,看到壮丽的山河,感到十分欣慰自豪的心情。“阊阖”指传说中的天门。“天柱”,指泰山。“华夷”,指中原和四方少数民族地区。“天柱”一句,说泰山高耸入云,象征中原地区;“华夷”句,说泰山高大,可以容纳各地各族人民。诗人用“天柱”“华夷”来概括泰山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两句写得气势磅礴,雄壮豪迈,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渴望国家统一的心情。
颔联两句写登高所见。“万里鸿归沧海路,七陵龙护白云间。”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象。“万里鸿归沧海路”,鸿,大雁。“沧海路”,大海的道路。诗人看到大雁飞越万里大海,回到了故乡,不禁联想到自己也有回归故乡的一天,因而心情豁达舒畅。“七陵龙护白云间”,七陵,指七个帝王的陵墓。“龙”,传说中能吐火的神异之物。“白云间”,指陵墓所在之处。这两句描写了陵墓所在之地云雾缭绕,龙气护持的景象,表现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氛。诗人用“七陵”与“万”、“龙”相照应,把景物写得更加雄伟壮观。
颈联两句写登高所见。“汉家原庙松楸古,夜夜西风吹佩环。”这两句写诗人站在山顶上的望台上俯瞰下去所看到的景象。“汉家”,指汉朝。“原庙”,指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松楸”,松柏。“佩环”,指妇女头上所戴的首饰。“夜夜西风吹佩环”,意思是说,不管白天黑夜,风吹草动,佩环都会响动不已。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站在山顶上,眺望远方,看到汉家原庙的松柏已经长成了千年老树,而佩环随风响动,仿佛听到了古人的歌声。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幽远。
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