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秋色起蒹葭,泾水东流走白沙。
黑发孤臣悲去国,青云两世见通家。
几人江上贻芳草,九月山中问桂花。
安得淮南赋招隐,与君终日弄烟霞。
过泾访王九江二首
宗臣诗意解读与赏析
二十年前读子虚,茂陵今得谒相如。秋来萸菊频携酒,病起江山独著书。四海苍生忧战伐,中原高士困樵渔。武夷有约休相负,岁晚芙蓉日夜疏。
这首诗是明代宗臣《过泾访王九江二首》的开篇,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秋天的景致。诗中“二十年前读子虚”,指宗臣年轻时曾读过《史记·滑稽列传》中的记载,而“茂陵今得谒相如”则表达了自己有幸见到司马迁(茂陵即汉宣帝刘询之陵墓)的情景。
“秋来萸菊频携酒,病起江山独著书。” 描述了秋天到来时,宗臣常携带萸菊等物品,并因疾病而独自阅读书籍的情景。这里的“萸菊”可能是指茱萸和菊花,常用于秋季饮用,用以解乏或治疗疾病。
“四海苍生忧战伐,中原高士困樵渔。” 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民众担忧战争,而高士则因战乱而陷入困境。这里的“战伐”指的是战争,而“中原”通常指中国本土。宗臣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定的深切忧虑。
第三句“安得淮南赋招隐,与君终日弄烟霞。”则转向了诗人的个人愿望和向往。这里提到的“淮南赋”应是指汉代淮南王刘安所作的《招隐士》,而“招隐”一词通常用来指隐居生活,远离尘世纷扰。宗臣在此处表达出他希望找到一个像淮南王刘安那样的理想隐居之地,与朋友一起享受宁静的时光。
《过泾访王九江二首》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和平时代的向往及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关注。同时,通过使用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厚度和艺术价值,使其成为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