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持节潇湘回,三吴消息愈堪哀。
蛟螭盖饮太湖水,麋鹿又上姑苏台。
组练征兵已百战,艰危报主须群才。
君看眼底纷纷者,跃马卧龙安在哉。
【译文】
使者持节回湘,传来三吴的噩耗令人更加哀伤。蛟螭盖饮太湖水,麋鹿又上姑苏台。组练征兵已百战,艰危报主须群才。君看眼底纷纷者,跃马卧龙安在哉。
【注释】
①使事:指奉命出使某国。②三吴:泛指南方吴郡、会稽和毗陵三地。③蛟螭:古代传说东海有蛟龙。④太湖:今江苏太湖。⑤麋鹿:传说中的神物,这里借指人才。⑥组练:系着彩色丝带的箭,用以装饰旌旗。⑦卧龙:指诸葛亮。⑧跃马:指关羽。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钱惟重是至交,他即将出使吴越,临行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国家前途的美好祝愿。全诗感情真挚,风格沉郁顿挫。
首联写钱惟重出使吴越,诗人闻知此讯,不禁感慨万分。“使者”二字,说明钱惟重的身份地位。“持节潇湘”,即持节出使潇湘地区,表明钱惟重出使的是边远之地,而边远之地往往政治不稳,形势险恶,因此,诗人担心钱惟重的安危。“回”字既写出使者归程的艰难,也暗示了此行凶多吉少。“三吴消息愈堪哀”一句,点出了钱惟重的归途是充满变故的江南一带。“三吴”指的是今浙江东部和江苏南部地区。这一地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政治动荡之区。钱惟重此次出使吴越,无疑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诗人对此自然是忧心忡忡,不忍卒言。
颔联承首联而来,进一步描绘使者归来时所见所闻。“蛟螭”二句用典。蛟螭,即蛟龙,古人认为它是水中的神灵。《山海经》载:“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黑水穷焉。其上有神,人面蛇身,珥两青蛇。”太湖,又名震泽,古称具区,是长江下游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饮”是动词,意为喝、饮。“太湖水”代指吴越地区的水域环境。“麋鹿”二句化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伍子胥的典故。伍子胥辅佐夫差打败越国后,被赐死。他生前好友申包胥到楚国哭求援兵。申包胥见秦兵将至,就登上楚庭高台,向楚王哭诉亡国的悲痛和求救的急切心情,但终未能感动楚王出兵救援,最终投江自尽。“麋鹿”,指春秋时伍子胥曾登过姑苏台。姑苏台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后毁于火灾。“又上”二字极言其屡次登高,反映了他内心的悲愤。
颈联写使者从吴越凯旋而归,但途中历经艰险,需要一大批文武双全的人才来辅助自己,才能完成使命。“组练”二句出自《汉书.武帝纪》,汉武帝派傅介子刺杀匈奴的郅支单于,因傅介子善于射箭,能以弓弩射击大雕鸟,所以被称为“组练”。此处用来比喻征募的士兵训练有素,能够奋勇杀敌。“艰危”二字突出了战事的艰危。最后两句写钱惟重出使成功归来的情景。“君看”二字是说钱惟重的出使任务完成了,“眼底纷纷者”暗喻朝廷中的权臣们,他们一个个像跃马一样飞奔而去,而像卧龙一样蛰伏待起的人才却不见了踪影。这两句话既是对钱惟重出使成功的祝贺,也是对他未来前程未卜的担忧。
这首诗语言凝炼,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它既有送别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友人前途艰难的忧虑;既有对友人功成归来的喜悦之情,也有对友人未来可能遭遇的隐忧。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把朋友离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友谊和高尚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