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青枫急暮砧,万山秋色怨瑶琴。
美人只隔湘江水,江上浮云愁我心。
【解析】
这是一首写秋景怀人的诗。“处处”“急”“怨”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无限留恋之情。“美人只隔湘江水,江上浮云愁我心”,诗人以美人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与牵挂,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答案】
(1)夜来幽梦忽还乡。
入窗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一夜幽梦忽然回到了故乡,月光洒进窗内,感觉像是地面上铺满了白霜。一觉醒来才知道下雪了,偶尔听到院子里竹子断裂的声音。
(2)何处合成此声?
离人无语听黄昏。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这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呢?离别的人们沉默着倾听着黄昏时分的声音。当时明亮的月光还在天上照耀,曾经照亮过彩云般的她归来。
赏析:
《夜泊牛渚怀古》一诗是一首怀古诗,通过描写牛渚月夜原野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首联“牛渚西江夜泊,起笔点题。牛渚在今安徽当涂县牛渚山西北,因牛渚矶而得名。”西江指长江,这里泛指牛渚附近的大江。诗人乘船泊舟于江边,举目远眺,只见暮色苍茫中,一片青翠欲滴的枫树林,树影婆娑,枝叶瑟瑟,伴随着砧声,更增秋意。颔联“万山秋色,万山秋色,即四周群山,而以“万”字形容其繁多之多,突出了诗人所见之山之多、之大、之广。秋色,指深秋的颜色。万山,用一“万”字形容山之多,极言山峦重叠、层林尽染的景象。“怨”,怨恨。诗人由眼前之景想到当年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率军南征荆州,刘琮投降,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怀古之作。颈联“美人只隔湘江水,江上浮云愁我心”,诗人遥想当年赤壁之战之后,他怀着壮志未酬的心情来到江南,与周瑜等人共议抗曹大计,却遭到周瑜的冷遇。诗人心中郁闷,于是来到牛渚山,登上小洲,放眼四望。然而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当年雄姿英发的周瑜如今已作他人马下之客,而他却仍然怀抱壮志,报国无门。面对滚滚长江,他不禁想起自己的遭遇和身世,内心惆怅万分。尾联“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诗人想象当年周瑜与孙权一起饮酒赏月,谈笑风生;想象周瑜当年的豪迈气概和潇洒风度……而这一切美好的回忆都成为历史陈迹,只能在梦里追寻。
“离人无语听黄昏”,一个“无语”将诗人的悲凉心境表露无遗,“听黄昏”更是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气氛。诗人站在江边,耳听着黄昏时分的猿鸣鹤唳,那一声声哀婉的猿鹤之声仿佛也在诉说着诗人的心事——他想起了自己一生坎坷的遭遇。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诗人想象当初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大获全胜后,乘着胜利的余威,率领着大军顺流东行,直捣黄龙,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今他虽然已经死去,但他当年的丰功伟绩和英勇气概却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每当明月之夜,皎洁的月光就会照在那些英雄们的彩云之上,使他们重返人间,回到人们中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