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筇踏破楚山青,日日苍梧醉洞庭。
何事淹留姑孰水,千秋风雨怨湘灵。
注释:我手持短杖踏破了楚山的青翠,每天在苍梧陶醉于洞庭湖。为何要在姑孰停留,千年的风雨怨恨湘灵。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过采石矶时怀念李白而作。诗人用“短筇”形容自己行走之态,“日日苍梧醉洞庭”写出了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何事淹留姑孰水?千秋风雨怨湘灵。”则写出了自己在江边久久徘徊的情景,感叹湘灵的冤屈与不平。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
短筇踏破楚山青,日日苍梧醉洞庭。
何事淹留姑孰水,千秋风雨怨湘灵。
注释:我手持短杖踏破了楚山的青翠,每天在苍梧陶醉于洞庭湖。为何要在姑孰停留,千年的风雨怨恨湘灵。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过采石矶时怀念李白而作。诗人用“短筇”形容自己行走之态,“日日苍梧醉洞庭”写出了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何事淹留姑孰水?千秋风雨怨湘灵。”则写出了自己在江边久久徘徊的情景,感叹湘灵的冤屈与不平。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已厌时人目”,诗人厌倦了世俗之人的眼目,这一句是说诗人已经厌倦了世俗之人的眼目。“翻生古道悲”,“翻生”二字用得极妙,它写出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古道”一词,既点出了诗人当年所走的道路,又暗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悲”字,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道路的无奈之情。 “洲中鹦鹉赋
岁月流逝,不觉中已至年终,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愁绪。离别之痛,似乎难以消散。 在燕市之旁,举杯独饮,却只觉离愁更甚。浙江之潮,似是无情之物,不断冲击着岸边的我,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力与无助。明月高悬,其辉映照帝乡之地,而我却在此地遥望故乡。梅花盛开,而我的旅途却是如此遥远和艰难。怎能因一杯酒,就能放下世俗的五斗米俸禄,远离这片喧嚣与繁华的土地,投身于自然的怀抱,成为渔樵之中呢? 赏析:
注释: 君自何方至,怜才意久违。——你从哪里来?我对你怜惜才华已久。 朔云停暮屐,汉月照春衣。——北风中,雪花停了,月光下,春衣闪烁。 江左时名重,人间雪调稀。——在江南一带时,你的名声很大,但人世间的雪景已经很少了。 灯前出瑶草,坐客不能归。——在灯前,我拿出了珍贵的玉草,但客人都不能回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眷恋之情。全诗以"君自何方至"开篇
【注释】 1、公实:即王世贞,字元美。2.“孤臣”句:意谓身在朝廷的臣子辞别了故国。3.“匹马”二句:意谓诗人自己骑一匹马来到祗园,寺中僧人看到诗人来,窥看树上的影子,听到钟声就到门上来迎接客人。4.“江湖”句:意谓江湖难容我,天地易销魂。5.“行念”二句:意谓想到你心里有数,相思且勿论。 【赏析】 此诗是明代文学家于谦为王世贞饯别之作。全诗以“孤臣辞上国,匹马自祗园”起兴,写诗人辞别朝廷之情景
怀顾二丈 客久春如失,愁深夜不开。 眼看鸿雁去,书对白云裁。 丛桂迷淮甸,长杨识汉才。 江东秋色好,消息几时来。 注释: 1. 客久 - 长时间在外作客。 2. 春如失 - 春天像失去了一样,形容春日的景色或情感。 3. 愁深夜 - 在深夜里感到深深的忧愁。 4. 鸿雁 - 古代诗歌中常以鸿雁代指远方或书信。 5. 书对 - 手边的书籍。 6. 白云裁 - 用白色纸张裁剪,此处可能表示书写
【注释】 分襟:分别。握手即此地,握手又何时? 甘后:甘心于后。烟霞尔最先:你首先看到烟和云。 世情频按剑:世态变化频繁,要握起剑来。生事欲逃禅:世俗的事情需要用禅来逃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同乡于鳞子与元美的一首酬答诗。首联写饯别地点和时间;颔联写友情,表达对好友远去的依依不舍之情;颈联写朋友的志向;尾联写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友人的期望
于鳞子与元美夜过时元美将有江南之役矣二首其二 亭花新乍落,砌竹远生阴。砧杵秋城急,烟霞故国深。 不堪惆怅色,兼入别离心。去住伤萍梗,兹期未易寻。 注释:新落的花朵,刚刚开放,就匆匆谢世了。远处的竹子,在秋天显得更加幽深。秋城的打更声急促而沉重,那遥远的烟霞之地,深深地映入眼帘。心中无法承受这种悲伤和惆怅,仿佛被卷入了一场离别之中。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都如同漂泊不定的浮萍,难以把握自己的未来
夜月闻笛 暮雨浮天去,寒云归峡迟。 青山饶远色,紫菊把新枝。 何处风前笛,频停月下卮。 关河已摇落,故向客愁吹。 注释: 1. 暮雨浮天去,寒云归峡迟:傍晚时分的雨云飘浮在天空中,而寒冷的云朵却迟迟不肯回到峡谷之中。 2. 青山饶远色,紫菊把新枝:远处的山峦被晚霞映照得色彩斑斓,而紫色的菊花则在枝头绽放出新芽。 3. 何处风前笛,频停月下卮:那风吹过的地方传来了悠扬的笛声
于鳞的儿子和元美在晚上经过,元美即将有江南之役了。 今夜又是什么夜晚,相看又是这一亭台。 金樽坠落在明月之下,银河倒映出繁星的光芒。 我已经感到多病,君今幸不清醒。 胡笳半夜吹起,凄恻哀伤令人难以聆听
追送谢山人不及 白发久为客,青春忽与归。 马冲燕雪尽,心逐塞云飞。 天地飘蓬甚,河桥折柳违。 离情堪涕泪,此际倍沾衣。 译文: 白发已久为外乡游子,青春忽而归来。马匹冲出燕地的积雪,我的心却随着塞北的白云飞翔。天地间漂泊不定,黄河边的桥梁上,我们不得不离别。离别之情让人泪水纵横,此时此刻更让我倍感伤感,泪水湿润了衣裳。 注释: 1. 白发久为客:形容自己年岁已高,长期客居他乡。 2.
【注释】: 1. 楚江南折是天门:指李白的家在湖北江陵,李白被流放夜郎,途径长江,故称“江南折”。天门山位于湖北宜昌,为长江三峡之一。 2. 江上蛟龙日夜喧:比喻李白的诗才如长江上的蛟龙,日夜奔腾。 3. 片帆:形容船小。 4. 暮雨:傍晚时下着大雨。 5. 云根:山巅或山顶。 【赏析】: 《过采石怀李白十首》作于唐肃宗干元二年(761),诗人因受牵连而被免官,此时他身处江西吉安
《过采石怀李白十首》,宗臣,明末清初诗人。其作品多以怀古和游历见长,此诗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首。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诗意与翻译: - 诗意:诗人坐在采石矶头,白云缭绕;夜深时分,他在江亭吹笛,明月似乎在窥视着自己,仿佛是李白的影子。 - 译文:采石矶头坐着白云,归来瑶草乱纷纷。夜深吹笛江亭上,明月窥人恐是君。 2. 诗句注释: - “采石矶头坐白云”
【注释】 过采石怀李白:即《过采石怀李白》,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从宣城回京时所作。 秋山万仞落秋潭,无限青枫好驻骖。 君跨长鲸去不返,独留明月照江南。 译文: 秋山高耸入云,落入清澈的秋潭;无数片青枫树,在秋风中摇曳不停。你驾着一条长鲸离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江边。 赏析: 此诗写于乾元二年(759)秋
过采石怀李白十首 西望匡庐接九华,当年醉色傲烟霞。可怜一片寒江月,犹有千峰护落花。 这首诗的作者宗臣,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边夜景图。诗中的匡庐、九华、寒江、明月、千峰,都是诗人眼中的美景。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对这些美景背后情感的抒发。诗人在面对这些美景时,心中涌起的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仿佛能听到江水潺潺的流淌声,感受到明月的冷清,看到落花的飘零
诗云:“桃花潭水近陵阳,潭上春风满石梁。”这两句诗意地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先,“桃花潭水近陵阳”描绘了桃花潭的地理位置,它临近美丽的陵阳,这里的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紧接着,“潭上春风满石梁”则进一步描绘了桃花潭上春天的气息,春风拂面,仿佛能吹拂过古老的石梁,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流水不随仙客去,秦人何必渡三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下途归石门旧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仙人石:这是一首诗的标题,也是作者的自喻。仙人,在古代诗词中常常指代隐士或者超脱尘世的人。在这里,“仙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者是他想象中的隐逸高人。 - 秋风夜渡仙人石: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秋天夜晚通过一座名为“仙人石”的桥梁时的情景。这里的“秋风”和“夜渡”都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孤独的氛围。 - 百尺奇峰扫天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