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堇使者昆吾子,碧眼烱烱虬髯紫。手持双剑下山麓,上有蛟龙缺其齿。
道上相逢忽相赠,怪云悲风生席几。胡僧为制珊瑚鞘,南海琅玕袭其里。
佩之朝夕不离身,北游燕赵南江圮。江上秋风倚剑行,波涛上沸如山峙。
老鲸毒螭数千尺,金甲火鬣巾流起。剌来一一烹其髓,鲛人终夜泣瑜珥。
况复山中豹与兕,又况人间鹿与豕。自吾佩此二十年,处处江山半戎垒。
明时不得抱鼓旗,腐儒空复谈簠簋。国雠未报壮士耻,永夜高歌常拊髀。
剑乎剑乎吾负汝,吾今有友吴郡生,紫豸朱缨乘騄駬。
青天开府泰山巅,落日饮马蓬莱址。吾解一剑赠生去,星辰乱落莽不止。
生乎生乎吾语汝,左挟图书右弓矢。豺貇只在大道傍,魍魉岂必深山里。
生乎此剑一在握,上天入地任君使。只恐风雷日日生,海上千关尽掩耳。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古剑篇》。诗中通过描绘一把古剑的传奇经历,展现了其主人对正义和忠诚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诗的开篇描述了一位使者昆吾子手持双剑下山的情景。这把剑被描述为“赤堇使者”和“碧眼炯炯”,象征着它的主人拥有英勇和忠诚的品质。接着,诗人描绘了这把剑在道上与胡僧相遇并赠予他的场景,以及那片云和风的变化,都暗示着这场赠剑仪式的重要性和意义。

诗中还提到了这把剑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诗人用“珊瑚鞘”、“南海琅玕”等词汇来形容这把剑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段历史的深深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自己二十年来的经历。他用对比的方式,从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期望和责任感。他指出,尽管自己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但却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并在心中默默祈祷。

诗人以赠剑给友人的方式来结束全诗。他希望这位友人能够像这把古剑一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和期望,希望他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国家和民族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韩愈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独特魅力。他的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