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诛淖齿,何以见慈亲。
市井堪呼战,君王已属人。
倚闾从白发,报国及青春。
去去提双剑,男儿自有神。
舂山草堂感怀
未能诛淖齿,何以见慈亲。
市井堪呼战,君王已属人。
倚闾从白发,报国及青春。
去去提双剑,男儿自有神。
【注释】:
- ①舂山草堂:地名,在今河南洛阳。
- ②淖齿:战国时燕国人,曾杀太子丹,并欲篡夺燕王之位。
- ③市井:市肆里巷。
- ④君王:指汉高祖刘邦。
- ⑤倚闾:倚靠在里门的横木上,此处代指家中。
- ⑥提双剑:指拿起兵器上战场杀敌。
- ⑦男儿自有神:意指男子应该有豪气、英雄气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舂山草堂所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忧虑与担忧。首句“未能诛淖齿”,表达了他无法完成使命,不能铲除恶人的遗憾和无奈;第二句“何以见慈亲”,则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对国家的忧虑。
第三句“市井堪呼战”,表现了他在市井中听到人们的呼声,感受到人民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厌恶;第四句“君王已属人”,则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君主被外族所控制的现实状况。
第五句“倚闾从白发”,通过描述老人在门口等待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年长者的尊重和敬意;第六句“报国及青春”,则表明了他愿意为国尽忠,即使年事已高,也毫不退缩的决心。
最后一句“去去提双剑,男儿自有神”,更是表达了他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即使在面对困境和危险时,也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一位热血男儿的爱国情怀和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