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夕松间石,披衣坐忍寒。
啸声空外答,心影月中看。
果落惊山鸟,风来堕箨冠。
凄凉殊不寐,更上步虚坛。
舂山草堂感怀
几夕松间石,披衣坐忍寒。
啸声空外答,心影月中看。
果落惊山鸟,风来堕箨冠。
凄凉殊不寐,更上步虚坛。
注释:
- 几夕松间石:几晚的时间,我在松树下的小石上休息。
- 披衣坐忍寒:我穿上衣服坐下来忍受寒冷。
- 啸声空外答:我听到的啸声在空旷的地方回应着我。
- 心影月中看:我的心境像月亮一样明亮。
- 果落惊山鸟:果实掉落时吓到了山上的鸟儿。
- 风来堕箨冠:风吹来时,我头上的帽子被吹落了。
- 凄凉殊不寐:我感到非常凄凉,以至于无法入睡。
- 更上步虚坛:我再次登上了虚无缥缈的祭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在山中静谧时刻所感受到的内心情感和自然景象相结合的作品。首句“几夕松间石”设定了一个安静的环境,诗人在松树间的一块小石头上度过了几晚的时光。接着,“披衣坐忍寒”描绘了他穿着衣服坐在冷石头上的情景。这里的“忍寒”不仅仅是对寒冷天气的描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寂寞。
“啸声空外答”表现了诗人在空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声音回应。这种声音的回应不仅是自然界的一种和谐,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寄托和共鸣。而“心影月中看”则是诗人将内心的感受投射到月光之中,形成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
诗中的第三句“果落惊山鸟”,以及第四句“风来堕箨冠”,都是通过自然现象来表达诗人的情绪。果实的坠落和风的力量都触动了山林中的生物,这些细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两句“凄凉殊不寐,更上步虚坛”则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虽然外面的景象很美,但诗人的内心却因为凄凉而无法入眠。于是,他决定再次登上虚无缥缈的祭坛,寻求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