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秋草满,鱼海暮云黄。
日月相吞吐,乾坤自混茫。
乘槎无汉使,鞭石有秦皇。
万里扶桑客,何时返故乡。
诗原文:
狼山秋草满,鱼海暮云黄。
日月相吞吐,乾坤自混茫。
乘槎无汉使,鞭石有秦皇。
万里扶桑客,何时返故乡。
译文:
在狼山的秋日里,满地都是萧瑟的秋草;在辽阔的鱼海之上,黄昏时的云彩呈现出黄色。
太阳和月亮相互吞吐,将天地间的景象搅得一片混沌。
尽管我渴望搭乘传说中的仙槎穿越星空,但现实中却无法派遣使者联系汉朝。
我如同一位远游他乡的异国访客,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那熟悉的家乡。
注释:
- 狼山秋草满:描述狼山上秋季草丛的茂密景象。
- 鱼海暮云黄:指夕阳下的东海海面上暮云如黄色一般。
- 日月相吞吐:通过“吞吐”形容太阳和月亮交替出现,形成日夜更替的自然景观。
- 乾坤自混茫:描绘了宇宙间的广阔与混沌,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模糊不清。
- 乘槎无汉使:传说中有一种可以飞升九天的仙槎,但现实中却无法派遣使者去联系汉朝。
- 鞭石有秦皇:以秦始皇时期的鞭石之术为喻,表达对力量与威权的向往。
- 万里扶桑客:指在海外流浪的旅人或寻求帮助的人。
- 何时返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未来归途的不确定。
赏析:
屈大均的这首诗《通州望海》通过对狼山秋草、鱼海暮云以及日夜更替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日”、“月”互吞吐,形象化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无常,给人以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受。同时,诗人以“乾坤自混茫”表达了对于宇宙无限广阔和人生渺小无力的双重感慨。此外,诗中的“乘槎无汉使”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无力感和对理想国的渴望,而“鞭石有秦皇”则体现了诗人对权力象征的向往和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最后,“万里扶桑客”,不仅是对海外漂泊者的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