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乘白马,天上涌潮来。
雷破江门出,风吹地轴回。
孤舟凌喷薄,长笛引凄哀。
欲作枚乘赋,先挥张翰杯。
【解析】
“子胥”是伍子胥,他因被吴王夫差所害而自杀。“乘白马”指的是伍子胥的死,所以此处用“乘”字有双关含义。“天上涌潮来”的意思是伍子胥之死,如潮水一般,从天上涌来,形容伍子胥死得悲壮。“雷破江门出”“风吹地轴回”的意思是大浪滔天,震耳欲聋,好像天神要破开江面,使大地为之旋转一样,形容钱塘江潮势之浩大。“孤舟凌喷薄”,指的是伍子胥的魂魄乘坐着一叶孤舟,冲向那惊涛骇浪。“长笛引凄哀”的意思是伍子胥的魂魄吹响了一支凄凉悲哀的长笛,表达了伍子胥死后的哀痛之情。“欲作枚乘赋,先挥张翰杯”意思是伍子胥死后,我本想写下《钱塘观潮》这篇赋文,却先举起张翰杯畅饮。因为张翰是西汉初年的人,他曾在长安当官,因见朝廷政治腐败、生活奢华,便辞官回到家乡,过起了田园生活。这里借代了张翰,表明自己也想效仿他的归隐。
【答案】
译文:
你伍子胥驾着白龙马飞奔而去,天地间仿佛出现了一条巨大的白色波浪。
巨浪冲破江门,犹如天神要将大地旋转起来。
你的魂魄乘坐着一叶孤舟,冲向那惊涛骇浪。
吹起一支凄凉悲哀的长笛,表达你死后的哀痛之情。
我要写一篇《钱塘观潮》的赋文,却要先举起张翰杯畅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以伍子胥的故事为题,描绘了伍子胥死时的情形以及后人对其的怀念之情。
首句“子胥乘白马”,运用典故,指伍子胥(伍员)被杀于吴都城门。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临终前嘱咐说:“必树吾墓上大树,乃吾僵尸也。”其尸体后来就埋在平陵山上。
“天上涌潮来”,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伍子胥的死状,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钱塘潮声的威猛。
第二句“雷破江门出”,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钱塘江潮声的威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钱塘海潮的壮观景象。
第三句“风吹地轴回”则是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钱塘江潮声的回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钱塘海潮的威力。
末二句写观潮之人的心情。“孤舟凌喷薄”,指的是伍子胥的魂魄乘坐着一叶孤舟,冲向那惊涛骇浪。“长笛引凄哀”,则是伍子胥的魂魄吹响了一支凄凉悲哀的长笛,表达了伍子胥死后的哀痛之情。“欲作枚乘赋,先挥张翰杯”,意在表达自己想要效仿张翰那样归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