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潮势,奔腾禹穴前。
蛟龙争水国,雷雨战空天。
长剑中流拔,孤帆落日悬。
谁言天堑险,飞渡有苻坚。

钱塘观潮

千里江潮势,奔腾禹穴前。

蛟龙争水国,雷雨战空天。

长剑中流拔,孤帆落日悬。

谁言天堑险,飞渡有苻坚。

诗句注释

  1. 千里江潮势:“千里”表明距离之远,“江潮势”描述了壮观的潮水景象。
  2. 奔腾禹穴前:此处提及“禹穴”,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洞穴,暗示了历史的深远和大自然的力量。
  3. 蛟龙争水国:“蛟龙”是神话中的龙,这里指江中巨兽,而“争水国”则形容潮声如千军万马竞相前行。
  4. 雷雨战空天:描绘了潮水声势浩大的场面,仿佛天空也在与雷雨进行战斗。
  5. 长剑中流拔:用“长剑”比喻潮水,形象地描绘出潮水如锋利的长剑般冲过江流。
  6. 孤帆落日悬:描述船只在落日余晖中被潮水抛向空中的壮观景象。
  7. 谁言天堑险:提出疑问,表达对古代传说中难以逾越的天险之地(如钱塘江)的不认同。
  8. 飞渡有苻坚:提到历史上著名的东晋时期,苻坚率大军渡过长江的情景,用以象征勇气和力量。

译文

钱塘江边,潮水如千军万马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如同大禹治理洪水时的景象。江中巨兽似蛟龙争斗,雷雨交织的天空下,潮水声势浩大,犹如在空中与风雨搏斗。长剑般锋利的潮水横扫江流,孤帆在落日余晖中悬挂空中。面对如此自然之力,又有谁说钱塘江是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呢?飞渡钱塘江的英雄苻坚展现了无畏的勇气与力量。

赏析

《钱塘观潮》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施闰章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力量与美的自然画卷之中。整首诗歌通过对钱塘江潮水澎湃、波涛汹涌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威力,同时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古人英勇事迹的赞颂以及对自然力量不可抗拒的敬畏。施闰章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点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和哲思的传达,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人类的渺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