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阁连千里,褒斜上七盘。
白云通子午,红日近长安。
策马凌天险,悲秋倚将坛。
何时诸葛出,吾见汉旌竿。
诗名:《遥题七盘岭》
一、诗句解析
- 栈阁连千里,褒斜上七盘。
- 注释:栈道与高架阁相连接,绵延千里;自褒斜谷上行七盘。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栈道与高架阁的连绵景象,以及褒斜谷上的曲折盘行之路,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壮丽而险峻的自然景观图,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美丽。
- 白云通子午,红日近长安。
- 注释:从空中看,白云连接着南北,太阳靠近长安城。
- 赏析: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以云为媒介,将自然景象与人文环境巧妙结合,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壮阔感,同时寓意了旅途中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策马凌天险,悲秋倚将坛。
- 注释:策马前行于天险之地,秋季时凭倚在祭坛之上感到悲凉。
- 赏析:此句通过“策马凌天险”展现了旅途者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而“悲秋倚将坛”则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 何时诸葛出,吾见汉旌竿。
- 注释:什么时候诸葛孔明能出山辅佐国家?我期待看到那飘扬的汉代旌旗。
- 赏析: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通过对诸葛亮的敬仰,寄托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和对英雄人物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二、翻译及译文
《遥题七盘岭》,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遥远道路上的所见所感。首联“栈阁连千里,褒斜上七盘”,描绘了栈道的壮观和道路的艰险,为读者呈现了一幅雄伟的山水画卷。颔联“白云通子午,红日近长安”,通过对比天空的云彩和太阳的位置,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深刻感受。颈联“策马凌天险,悲秋倚将坛”,则表达了旅人对于未来和历史的深切思考,以及对故乡和家人的无限眷恋。尾联“何时诸葛出,吾见汉旌竿”则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记载,沈佺期因为趋附张易之,结果遭到贬谪,被发配至驩州(今广西合浦县)。在被流放的道路上,他感受到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感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四、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着“旅行”、“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和自然美的赞美;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诸葛亮,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抱负和历史责任感的深刻思考;最后,通过对于未来的期盼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态度和哲学观念。
五、名家点评
宋代学者陈师道曾评论沈佺期的诗歌“其气充然,有不可遏者”(《宛陵文集》)。这句话充分表达了陈师道对沈佺期诗歌气势磅礴、激情澎湃的特点的高度赞赏。沈佺期的诗歌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深邃的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夜宿七盘岭》等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