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驱嗟命苦,四十好端居。
深井宁无里,中田尚有庐。
堂前呼犬子,膝下玩蚕书。
莫问霸王事,吾才日以疏。

高廉雷三郡旅中寄怀道香楼内子

诗人屈大均笔下流离之感

  1. 诗人简介
  • 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诗人。
  • 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
  • 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位。
  1. 诗歌原文
  • 美人居莞水,游子在崧台。
  • 一片闺中月,清光夜夜来。
  • 泪痕知满镜,行处定生苔。
  1. 诗意解析
  •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身处异乡的孤寂,抒发内心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月光如水,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 泪水的痕迹,见证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1. 赏析
  •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寂之情。
  • 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 历史背景
  • 明末清初时期,战乱频繁。
  • 诗人屈大均曾参与反清活动,后为僧,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
  • 他的诗歌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创作背景
  • 本诗创作于屈大均旅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 名家点评
  • 清代文学家吴乔评价:此诗“语意浑成,音节浏亮”。
  • 现代学者张永芳指出:“全诗写尽羁旅之苦,而笔致不伤于纤弱。
  • 屈大均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他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