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天风起,松多自有声。
谁从人籁外,最得梦魂清。
果落疑冰响,梅开似月明。
主人馀逸兴,还与听啼莺。

注释:

  1. 不必天风起,松多自有声。
    【释义】不需要等待天风吹动,因为松树太多就会有声音。
  2. 谁从人籁外,最得梦魂清。
    【释义】在人世间的声音之外,能听到最令人感到清醒和清爽的声音。
  3. 果落疑冰响,梅开似月明。
    【释义】果实落地的声音像冰块掉落时发出的响声,而梅花开放时,仿佛月亮一样明亮。
  4. 主人馀逸兴,还与听啼莺。
    【释义】主人有多余的闲暇兴趣,还会与听鸟儿的鸣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松、果、梅三种自然景物为题,通过描绘这三种植物在不同季节下的声音与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句“不必天风起”,诗人用了一个设问句,意在表达无需等待大自然的风起,因为松树本身就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写法既突出了松树的特性,又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
    次句“谁从人籁外,最得梦魂清”,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独特之处。这里,“谁从人籁外”指的是松树的声音与众不同,它不是来自于外界的风声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而是源自于松树自身生长的力量。而“最得梦魂清”则是指这些声音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一般。
    “果落疑冰响,梅开似月明”两句,诗人继续以果实和梅花为对象,描绘了它们各自独特的景象。果实落地的声音如同冰块掉落时所发出的声响,而梅花开放的瞬间,又仿佛月光普照大地,照亮了整个园林。
    最后两句“主人馀逸兴,还与听啼莺”,则是诗人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诗人以主人的身份自居,他拥有足够的闲暇和兴趣去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同时,他也乐于与鸟儿们一同聆听它们的鸣叫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果实和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自然的窗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