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鞍马苦,独过巩华城。
龙瓦飞空殿,雕旗折大营。
奚儿弯石弩,赵女割银筝。
讵念良家子,凄凉出塞情。
【注释】:
- 经巩华城:经过位于长安北边的古称“九门”之一的“北门”。
- 秋风鞍马苦:秋风萧瑟,骑着马匹行走在荒凉的塞上。
- 独过巩华城:独自一人穿越这座边塞古城。
- 龙瓦飞空殿:指皇宫中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 雕旗折大营:形容军队在激烈的战斗中旗帜折断,军营一片混乱。
- 奚儿弯石弩: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弓箭手,他们善于使用弯曲的石弩进行远程射击。
- 赵女割银筝:指的是南方民族的女子擅长弹奏乐器,她们用银制的工具削断弦线。
- 讵念良家子:难道会想到自己还是一个良家女儿的身份?
- 凄凉出塞情:表达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情感,因为远离家乡而被迫离家出塞。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一位士兵在秋天骑马穿越边疆的艰难经历。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边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艰辛生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爱国情怀。
首两句“秋风鞍马苦,独过巩华城”,通过描绘秋风、鞍马和长城的景象,传达出了士兵在边疆的孤独和艰辛。这里的“秋风”不仅代表着季节的变化,更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困扰。而“鞍马苦”则进一步强调了士兵长途跋涉的困难,以及他们在战场上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第三句“龙瓦飞空殿,雕旗折大营”,以宫殿中的龙瓦和军营中的雕旗为象征,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象。这些建筑代表了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而士兵则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勇作战,展现出了他们的英勇和决心。
接下来的几句“奚儿弯石弩,赵女割银筝”,则通过描述少数民族士兵和中原女子的不同场景,展示了边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里的“奚儿”和“赵女”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民族,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风俗和文化特点。这种文化多样性使得边疆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最后两句“讵念良家子,凄凉出塞情”,通过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内心的悲伤,突出了士兵的孤独和无奈。这里的“良家子”是指普通的百姓,而“凄凉出塞情”则表达了士兵们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这种情感不仅来自于个人的家庭背景,更是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士兵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勇敢、坚韧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