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生同月,堂前五见春。
明年从外传,不日望成人。
黎锦裁衣艳,洋珠作帽新。
争花喧未已,呵喝忍教频。
【注释】
雉子:即雉鸡。
外传:指《诗经》中的女子嫁到夫家后,其娘家人从远处寄来的礼物。此句是说女子出嫁以后,她的娘家亲人要给她送礼物。
黎锦:黎族所织的布。黎族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和广东雷州半岛一带,所以这里用“黎锦”代指海南黎族。
洋珠:一种产自南洋群岛或印度洋一带的珍珠。
争花喧未已:形容女子出嫁时热闹非凡的情景。争花,比喻争着去迎接新娘;喧,喧闹;未已,没有停止。
呵喝:斥责、怒斥。
忍教:忍受得下,不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女子出嫁时的盛况,以及家人对她的深情厚意。
第一句“兄妹生同月,堂前五见春。”描绘了一对兄妹出生在同一个月亮里,在堂前五次看到春天的到来。这里的“妹妹”指的是女子,她是哥哥的妻子,也是丈夫家的一员,所以说她与哥哥是兄妹关系。“堂前五见春”则是指女子在堂前的五个季节都能见到春天的景象。
第二句“明年从外传,不日望成人。”则是表达了女子出嫁后,她的家人会从远方给她带来礼物。这里的“明年”指的是女子出嫁后的第一个新年,而“从外传”则是指家人会将礼物送到女儿的家中。至于“不日望成人”,则是表达了家人对女儿早日成为人的期望。
第三句“黎锦裁衣艳,洋珠作帽新。”则是描写了女子出嫁时,家人为她准备的嫁妆。这里提到了两种珍贵的物品,一种是黎族所织的鲜艳的布料,用来制作衣服;另一种是来自南洋群岛或印度洋一带的珍贵珍珠,用来制作帽子。这些物品都代表着家人对女儿的深情厚意。
第四句“争花喧未已,呵喝忍教频。”则是描述了女子出嫁时的场景。这里提到了“争花”一词,表示女子出嫁时,大家都争着去迎接新娘,场面十分热闹。而“呵喝忍教频”则是指家人为了不使女儿感到不适,而不得不多次严厉地斥责和训斥她。这两句诗描绘了女子出嫁时喜庆而又热闹的氛围,以及家人对女儿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