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尝作客,皂帽识而翁。
馈食先人外,谈经弟子中。
君持名父命,人挹逸民风。
相见犹呜咽,林泉正道穷。
注释:
送汤氏兄弟归建昌省其尊人惕庵先生时先生八十馀矣——送别汤氏兄弟回建昌去看望他们的祖父惕庵先生,当时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
辽东尝作客,皂帽识而翁——在辽东的时候,我曾作为客人居住,你认得我是因为我是个老翁。
馈食先人外,谈经弟子中——你给我的饭食是在你祖先之外,你在谈论经书时是弟子中的一员。
君持名父命,人挹逸民风——你继承了父亲的遗命,人们也钦佩你的高尚品质和行为举止。
相见犹呜咽,林泉正道穷——我们相见时仍然会感动得流泪,因为我们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就像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了汤氏兄弟回建昌去看望他们的祖父惕庵先生,当时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
首联“辽东尝作客,皂帽识而翁”,诗人在辽东曾经作客,而你的祖父却认得我,因为我戴着黑色的帽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汤氏兄弟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也表达了汤氏兄弟对祖父的敬爱之情。
颔联“馈食先人外,谈经弟子中”,汤氏兄弟给我的饭食是在他们祖先之外,他们在谈论经书时是弟子中的一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汤氏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展现了汤氏兄弟的才华和学识。
颈联“君持名父命,人挹逸民风”,你继承了父亲的命令,人们都钦佩你的高尚品质和行为举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汤氏兄弟的期望和祝福。
尾联“相见犹呜咽,林泉正道穷”,我们相见时仍然会感动得流泪,因为我们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就像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一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汤氏兄弟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