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谁得老,天意在吾人。
但使羊裘在,何妨鹤发新。
花留贫贱日,酒送乱离春。
待与清秋雁,重来问白蘋。

【注】《送曾止山》: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秋,诗人在江州刺史任上。曾止山,名不详,当为作者好友。

译文:
英雄谁能老去?天意在人心中。
只要羊裘还在,何必担忧白发新长。
花留住贫贱的日子,酒送别乱世的年华。
等秋天的雁群飞来,再与友人共话白苹洲。

注释:

  • 英雄谁得老:指人生短暂,英雄也难以长寿。
  • 天意在吾人:天意在我心中。这里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 但使羊裘在:只要有羊裘(指旧时士人穿的粗布衣服,用以保暖),就不会担心衰老问题。
  • 何妨鹤发新:又有什么好怕的。
  • 花留贫贱日:花能记住贫穷、卑贱的日子。
  • 酒送乱离春:酒能送别纷乱离合之春。
  • 待与清秋雁:等秋天的雁群飞来时,我们再相聚。
  • 重来问白蘋:等到秋天再回来时,我要与你一起询问白苹洲。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对生活态度的诗。首联“英雄谁得老,天意在吾人。”表明作者认为人的寿命有限,而天命却在于自己。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无论个人如何努力,最终都无法避免衰老的命运。颔联“但使羊裘在,何妨鹤发新。”通过“但使”和“何妨”这两个词,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便没有羊裘这样的物质享受,也不必过于担忧头发变白的问题。这里的“鹤发新”指的是年轻人的头发,用来形容岁月虽然流逝,但心态可以保持年轻。尾联“花留贫贱日,酒送乱离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淡然和超脱。他认为生活中的艰难困苦都是短暂的,可以通过饮酒来忘记这些烦恼。尾联“待与清秋雁,重来问白蘋。”以秋雁自比,表达了期待重逢的愿望。最后一句“重来问白蘋”,则是一种深情的表达,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还能再次相聚,共同欣赏美丽的白苹洲。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友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