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流方满,微茫接凤台。
黄因山雨发,青是海潮来。
野泪犹洋溢,天河未草莱。
年年凫雁意,太液望重开。

《秦淮观水涨作》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里长江和秦淮江的水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译文:

春天已尽,长江的水涨得满满的,水面上泛着一片微茫的光芒,仿佛与凤凰台相接。
河水因山间的春雨而上涨,海水因潮汐的力量而涌来。
田野上的泪水依然洋溢,天河还没有被草覆盖。
每年秋天,野鸭和大雁都带着归乡的心意,期待着太液池的重开。

注释:

  • 春尽流方满:春天结束的时候,长江的水涨得满满的。
  • 微茫接凤台:水面上泛着一片微茫的光芒,仿佛与凤凰台相接。
  • 黄因山雨发:河水因山间的春雨而上涨。
  • 青是海潮来:海水因潮汐的力量而涌来。
  • 野泪犹洋溢:田野上的泪水依然洋溢。
  • 天河未草莱:天河还没有被草覆盖。
  • 年年凫雁意:每年秋天,野鸭和大雁都带着归乡的心意。
  • 太液望重开:期待着太液池的重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长江和秦淮江水位变化的律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首联“春尽流方满,微茫接凤台”描绘了春天时长江水位的变化,春尽时水流满溢,水面波光粼粼,与远处的凤台相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颔联“黄因山雨发,青是海潮来”则进一步描述了长江和秦淮江的水位变化。黄是因为山间春雨而上涨的,青则是因为海潮而涌入的。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江水涨落的景象,还隐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颈联“野泪犹洋溢,天河未草莱”则描绘了田野上人们的忧愁之情。野泪仍然在洋溢,天河还没有被草覆盖,表达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和忧虑。

尾联“年年凫雁意,太液望重开”则表达了人们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每年秋天,野鸭和大雁都带着归乡的心意,期待着太液池的重开。这两句诗寄托了人们对和平、繁荣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时长江和秦淮江水位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同时,它也寄托了人们对和平、繁荣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