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亡今一月,魂梦未曾离。
泪落人争问,神伤自不知。
才因妻子减,情以死生移。
萧飒秋将至,兰摧剩一枝。
【注释】
- 六月十八日作——六月十八日,即端午节。
- 儿亡今一月——孩子已经去世一个多月了。
- 魂梦未曾离——孩子的魂魄在梦里也没有离开过我。
- 泪落人争问——泪水落下来,别人都在询问。
- 神伤自不知——悲伤到极点,自己也不清楚。
- 才因妻子减——因为妻子的死亡而减少了一些才华。
- 情以死生移——情由生死而改变。
- 萧飒秋将至,兰摧剩一枝——秋天即将到来,只剩下一枝兰花凋谢了。
- 萧飒:萧条凄凉。兰:兰花,这里代指丈夫。
- 剩:仅存。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作者写自己与妻子的情爱,表现了夫妻恩爱和生死不渝之情。诗中用“魂梦”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思念妻子的心绪,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眷恋之情。
首联“儿亡今一月,魂梦未曾离。”直接点出主题。诗人的妻子已去世一个半月时间,但是诗人的魂灵还常常梦到她,没有离开过。这既说明夫妻二人感情深厚,也反映出诗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深。
颔联“泪落人争问,神伤自不知。”写诗人悲痛欲绝时的情景。人们看到诗人流泪不止,纷纷询问他为何如此悲伤。但当别人问及原因时,他自己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而伤心。这一句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悲痛之情。
颈联“才因妻子减,情以死生移。”则揭示了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由于妻子的死亡,诗人的才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诗人的感情也在生死的面前发生了变化。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和对死亡的恐惧。
尾联“萧飒秋将至,兰摧剩一枝。”则是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寄语。诗人希望妻子的灵魂能够安息,同时也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继续享受美好的生活。最后,诗人以一枝枯萎的兰花作为比喻,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无尽思念和对生命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对死亡的恐惧。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生死、爱情等永恒主题的探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