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叶落,不忍吊湘君。
锦瑟沉寒月,鸾旌隐暮云。
风萝山鬼带,石竹女巫裙。
欲就重华问,涔阳又夕曛。
【注释】
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秋叶落,即指秋末。湘君:湘水女神。吊湘君,指对湘水女神的怀念之情。
锦瑟:瑟的美称。沉寒月,指瑟声深沉。
鸾旌:传说中舜帝所乘之车。隐暮云,指车上装饰物被云雾遮蔽。
萝山鬼带,指山上有鬼神居住。石竹女巫裙,指女巫身着石竹草制成的裙子。欲就重华问,重华是黄帝的字,指想向黄帝请教。重华问,指向黄帝请教。涔阳,地名,在今湖南境内。夕曛,日落时分的微光。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湘君而作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一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句“洞庭秋叶落”,点出题旨。洞庭湖在湖南,洞庭湖的秋景和湘君有关。“落叶”二字,既写出了时令,也烘托出了悲凉的气氛。“不忍吊湘君”,承上启下,表明本诗的主题是吊湘君。湘君即湘夫人,是屈原笔下的人物。湘夫人是湘水的女神,也是楚国的美女,她住在湘水边,人们常常到她的身边来游玩,所以人们又叫她是湘灵。诗人在这里说不忍心去吊湘君,就是说不忍心去悼念这位美丽的湘夫人。
第二联写诗人见到湘君的遗物,触景生情。“锦瑟沉寒月”,以瑟代人,写诗人看到瑟的声音低沉,感到悲伤;“鸾旌隐暮云”,暗指湘君驾着车子远游去了。“风萝山鬼带”,是指山上有鬼神居住;“石竹女巫裙”,是指女巫身穿石竹草编织的裙子,都是湘君的旧物。这两句通过写湘君留下的遗物,表现了诗人对湘君的怀念之情。
第三联写诗人想要去向黄帝请教,却不知如何去请教。“欲就重华问”,重华是黄帝的字,意思是想向黄帝请教;“涔阳又夕曛”,涔阳是湘江的古称,夕曛是夕阳西下的意思,意思是傍晚时分的湘江边又显得昏暗无光。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悲痛心情,又表现了作者对湘君的深深怀念。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重华问”,指向黄帝请教;“涔阳又夕曛”,指傍晚时分的湘江边又显得昏暗无光。这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湘君回答他的问题的情景:湘君告诉他,黄帝曾说过,要想了解自然的道理,就必须亲自到大自然中去体味、体验,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而诗人现在身处大自然之中,却没有亲身体验过大自然的美好,反而因为失去了湘君而感到痛苦万分,因此,诗人要再次去拜访湘君,以便能够更好地领略大自然的美好。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充分表达了对湘君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