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来仁者粟,方与养亲宜。
更受山田赐,弥惭石父知。
自今为黍早,不惜采兰迟。
勤动同妻子,长怀粒我私。

【解析】

此诗首联“繇来仁者粟,方与养亲宜”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圣人,都会把粮食看作是仁爱的体现,用来供养父母。第二联“更受山田赐,弥惭石父知”的意思是:又得到赏赐的山里田地,却更加惭愧于被孔子称为“隐者”的石父了。第三联“自今为黍早,不惜采兰迟”的意思是:从今以后我种庄稼会比别人早,不怕耽误采药的时间。第四联“勤动同妻子,长怀粒我私”的意思是:勤劳地劳动和妻子儿女,长久怀念着自己对家庭的一份爱心。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在收到吴公所赠田赋后的喜悦和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报答吴公恩德的志向。

【答案】

译文:自古以来的圣人,都会把粮食看作是仁爱的体现,用来供养父母。又得到赏赐的山里田地,却更加惭愧于被孔子称为

“隐者”的石父了。从今以后我种庄稼会比别人早,不怕耽误采药的时间。勤劳地劳动和妻子儿女,长久怀念着自己对家

庭的一份爱心。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节奏整齐。第一句用典,点明主题;第二、三句

用典,表现谦逊;第四句写景,表达愿望。

这首诗是酬谢好友吴公的。诗的开头两句,即以“仁者”起兴,说明自己收受吴公赠送田产之恩,如同古代的圣人

一样,将粮食作为仁爱的象征,供奉父母。接着以石父自比,进一步表明自己接受田产的诚意。第三句“更受”,指再次

接受。第四句“弥惭”,意思是更加愧疚。因为石父被孔子称赞为“隐者也”,而自己只是接受了田产,没有像石父那样退居不

出仕,因而感到惭愧。但随即又自我解嘲地说,自己今后一定会努力工作,不会让采药的机会再耽误了。最后两句写自己的主

要愿望。前句“勤动”二字,既写出了自己勤劳的特点,也表明了报答吴公之意。后一句则写出了自己的愿望,那就是永远

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心。

这首诗是酬答吴公的诗,所以开头就用典,点明主题。“繇来”一词,意为“从来”,表示一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性

,说明这种仁爱行为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自古以来的圣人所共有的行为。这既是对于吴公的一种赞美和称许,也是在

为自己作铺垫。接着两句用典,进一步表现自己的谦卑之心。石父,春秋时鲁国隐士,孔子曾称赞他“隐者也”。这里用其

来比喻自己。说自己虽然接受了吴公赠送的田产,但是比起石父来,自己的功劳还差得很远,因此感到惭愧。这里的“更”是

“再次”的意思。“弥”是“更加”的意思。两句连用两个“更”字,突出自己内心的愧疚。但随即又自我解嘲说,以后一定

要努力工作,不会让采药的时间再耽误了。“采”是采摘的意思。这里用“采药”喻指做学问。这句意思是说,今后一定要勤奋地学习

,使自己的学识更加渊博,这样才能更好地报答吴公的厚爱。最后两句,则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心愿。前面两句写自己勤

勉劳作的决心,后面两句则表达了自己永久不忘报答国家的决心。“长怀”,意为“永远怀有”;“粒”是谷物的统称,这里指粮

食。“私”,是“私心”,这里指个人的意愿。两句连用“长怀”、“粒我”两个词,强调自己报答国家的决心是永远不变的。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在获得吴公赠田后的感激之情和报效之心,表达了自己对吴公的一片赤诚之心和对国家事业的忠诚之

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