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曾何有,从儿懒读书。
义今存不仕,计只好为渔。
我已三冬少,谁还万卷馀。
白头徒著述,身后孰传予。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赋得失学从儿懒 - “赋”可能指的是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或观点。“得失”可以理解为对学习与不学习的得失进行反思。“学从儿懒”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因为懒惰而不愿意学习。
- 家学曾何有 - “家学”通常指的是家族中的学问或传统,“曾何有”则是表示这种学问在作者看来并无实际的价值或意义。
- 从儿懒读书 - “从儿”在这里可能是对“从吾儿”(跟随我的儿子)的误写或省略,意指作者自己。“懒读书”则直接描绘了作者的懒惰行为,不愿意去学习和研究书籍。
- 义今存不仕 - “义”可能是指正义、道义,“存”是保存的意思,“不仕”即不做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社会虽然提倡道义,但是作者并不打算去做官来实现这些道义,而是选择隐居生活。
- 计只好为渔 - “计”可能是指计划、打算,“只好”是只能如此,无可奈何的意思。“为渔”则意味着作者打算成为一名渔夫,远离尘世的喧嚣和名利的追求。
- 我已有三冬少 - “我已有”可能是指作者自己,“三冬”是古代对冬天的一种说法,这里指的是冬天的三个季节,“少”是缺少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是说,作者觉得自己已经经历了三个冬天,但却依然感到空虚和无聊。
- 谁还万卷馀 - “谁”在这里可能是疑问语气词,用来反问谁还在追求知识?“万卷馀”则形容作者认为自己的知识量已经非常丰富,甚至有些过剩。
- 白头徒著述 - “白头”是指满头的白发,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作者年迈的容颜。“著述”是写作和著作的意思,“徒”是白白地、徒劳无功地。这句话可能是说自己为了写作和著作而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最终却一无所获。
- 身后孰传予 - “身后”是指死后,“孰”是哪一个的意思。“传予”则是传授给我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是说,作者担心在死后,自己的思想和学问没有人能够传承下去。
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的懒惰和逃避现实的行为,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知识和学问价值的质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