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仁圣意,一桧每开屯。
气得乾元大,灵含万古春。
叶知兴废早,花应帝王真。
百尺杏坛畔,摩挲鳞甲新。

【注释】

夫子:孔子。桧:柏树。兴废:兴盛与衰亡。花应帝王真:花是帝王的象征,表示国泰民安。百尺杏坛畔:指孔子讲学处——杏坛。摩挲:抚摩。鳞甲:这里指桧的叶子,比喻其坚硬。

【赏析】
首联“夫子手植桧”,点明诗题,即以松柏象征孔子。
次联“生生仁圣意,一桧每开屯”,诗人以松柏生长茂盛、长青不老的特质,象征孔子的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一桧”喻“一生”。诗人认为,松柏虽然生长在偏僻荒凉之地,但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象征着人的品德高尚纯洁,永葆青春不衰。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三联“气得乾元大,灵含万古春”,进一步赞美了松柏的坚韧和恒久不变。诗人用“气得乾元大”来形容松柏的生命力强大,能够承受各种恶劣的环境;用“灵含万古春”来比喻松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历经岁月沧桑,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四联“叶知兴废早,花应帝王真”,通过松柏的生长状态来比喻人的生命历程。诗人认为,松柏能够在很早的时候就看出世事的变化,因为它们能够从细微之处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同时,松柏也代表着帝王的真谛,它们的美丽和坚韧都是帝王所追求的品质。
五、六联“百尺杏坛畔,摩挲鳞甲新”,诗人站在孔子讲学的地方——杏坛旁,抚摸着桧叶,欣赏着桧花。诗人用“百尺”来形容桧树的高度,用“摩挲”来形容自己的动作,表达了他对孔子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松柏为题材,通过对松柏生长状态的描绘,赞美了孔子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诗人以松柏的坚韧、恒久不变、生命力强大以及美丽和坚韧作为象征,寓意着人的品德高尚纯洁、永葆青春不衰,并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