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抱琴眠,弹琴七十年。
梅花无数曲,弟子几人传。
挥手向遗老,知音怀古贤。
新声纷满耳,唱叹欲潸然。

【译文】

听八十有五的罗翁弹琴,他年过半百,抱着琴睡觉。弹了七十年的琴了。

梅花曲无数,弟子几人能传?挥手向老前辈,知音怀古贤人。

新声纷杂满耳朵,唱叹欲潸然泪下。

注释:

  1. 八十五:指罗翁的年龄。
  2. 抱琴眠:抱着琴睡觉。
  3. 弹琴七十年:弹琴的时间已过了七十年。
  4. 梅花曲:指梅花的曲子。
  5. 弟子几人能传:有几个徒弟能继承他的技艺呢?
  6. 遗老:指老一辈的人。
  7. 知音:指理解音乐的人。
  8. 新声纷杂:指各种不同风格和技巧的音乐声音。
  9. 潸然:流泪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音乐传承的诗。诗人通过描述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弹奏琴的情景,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首句“听八十有五罗翁琴”,以年龄和琴声作为切入点,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场景:一位年迈的老人正在弹奏着琴,他的年龄已经达到了八十岁。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老人的高龄,也暗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
    第二句“十五抱琴眠,弹琴七十年”,则进一步展现了老人对音乐的投入和专注。他从小抱着琴睡觉,弹琴已经长达七十年之久。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描述,强调了老人对音乐的痴迷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梅花无数曲,弟子几人传?”则转向了音乐的传承问题。这里,诗人通过询问“梅花”的曲数和“弟子”的数量,表达了对音乐传承的担忧。他认为,虽然有无数的梅花曲流传下来,但真正能够继承这些传统、传授给后人的弟子却寥寥无几。这反映了当时音乐传承的困境。
    诗人转而对那些曾经的遗老进行了描写:“挥手向遗老,知音怀古贤。”这句诗通过“挥手”这一动作,传达出诗人对前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知音”一词的使用,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理解与欣赏,以及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新声纷杂满耳,唱叹欲潸然”则将视角转向了当下的新声。这里,诗人用“纷杂”来形容新声的种类和多样性,用“唱叹”形容自己对新声的感动和感慨。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新旧更替的感受,也反映了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
    这首诗通过对音乐传承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