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偏易暖,寒向小寒时。
亦有空林雪,梅花似不知。
病烦春色早,贫恐水仙迟。
多谢萋萋草,穿冰已作丝。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所供句意,最后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本题是一道炼字类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时,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分析其在句中结构作用,然后解释其与标题的关系。

第一句“大寒偏易暖”,意思是大寒天容易温暖。“偏”字写出了天气的反常。

第二句“寒向小寒时。”意思是天气开始变得寒冷的时候。

第三句“亦有空林雪,梅花似不知。”意思是虽然树上没有叶子,但依然洁白的雪花飘落在枝头,梅花却像没看见一样。

第四句“病烦春色早,贫恐水仙迟。”意思是我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感到烦恼,担心水仙花开放得慢一些。

第五句“多谢萋萋草,穿冰已作丝。”意思是:感谢那些青草在冰上穿梭织成丝丝缕缕,让冰层裂开。

【答案】

(注释)①“大寒”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②“偏”字写出了天气的反常。③“亦”表肯定语气,表示即使这样。④“犹”表强调,表示仍然。⑤“病”指烦闷、苦恼。⑥“恐”表担忧、忧虑。⑦“谢”表感激,感谢。⑧“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⑨“穿”意为穿透,穿过。⑩“丝”指丝带。

译文:大寒天容易温暖,天气向小寒转变的时候。树上没有叶子,但依然洁白的雪花飘落在枝头,梅花却像没看见一样。我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感到烦恼,担心水仙花开放得慢一些。感谢那些青草在冰上穿梭织成丝丝缕缕,让冰层裂开。

赏析:

诗人写此诗时身处异乡,远离家乡,身无定处,因此对季节的变化格外敏感,特别关注大寒时节气候特征。首联点明大寒时节,气温偏暖;次联则描写冬末春初景色:树枝上挂满了积雪,但是不妨碍花儿绽放;诗人对此景象并不关心,反而埋怨春天来得太快。三联写自己的处境:由于生活贫困,连水仙花都开放得很慢,更别提欣赏梅花了。尾联则用青草在冰上穿行比喻自己的处境艰难,希望早日走出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