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芜湖丧六师,南朝宗社遂倾移。
花当竟系降王组,细柳难张大将旗。
马角不曾生大漠,龙髯谁为葬焉支。
秦淮父老多哀慕,岁岁清明祭不迟。

芜湖述哀

一战芜湖丧六师,南朝宗社遂倾移。 花当竟系降王组,细柳难张大将旗。 马角不曾生大漠,龙髯谁为葬焉支。 秦淮父老多哀慕,岁岁清明祭不迟。

译文:

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中,芜湖城沦陷,南朝的基业随之动摇。昔日繁华的花团锦簇,如今却与降王一同系于绳索之中,昔日威猛的将军旗帜,此刻也只能收起不再张扬。大漠之马从未有过如此悲剧,连龙髯(象征英勇或威严)也无人能为其寻找到安葬之地。而远离战火的秦淮两岸,那些年长的老人仍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每年的清明时节,他们都会聚集一起进行纪念,从不怠慢。(明末清初)

注释:

  1. 一战芜湖丧六师:指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中,芜湖城被攻破,导致六位高级将领阵亡。
  2. 南朝宗社遂倾移:指南朝的基业因此受到重创,国家的地位和权威都受到了影响。
  3. 花当竟系降王组:昔日繁华的花团锦簇,现在却与降王一同系于绳索之中。
  4. 细柳难张大将旗:昔日威猛的将军旗帜,此刻只能收起不再张扬。
  5. 马角不曾生大漠:比喻大漠中从未有过这般悲剧,连马匹的角也未曾见过这样的事。
  6. 龙髯谁为葬焉支:连象征着英勇或威严的龙髯也无人能为其寻找到安葬之处。
  7. 秦淮父老多哀慕:远离战火的秦淮两岸,那些年长的老人仍然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8. 岁岁清明祭不迟:每年清明时节,人们都会聚集一起进行纪念,从不怠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一场重大战役中芜湖城的失陷及其背后深层文化、历史含义的深沉思考与感慨。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描绘了一个充满悲伤与哀愁的历史场景。通过对花、马、龙髯等自然物象的描写,传达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和创伤。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尊重。整首诗不仅情感饱满,还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