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虎踞是钟山,鸣镝谁教入汉关。
岂为深宫歌玉树,遂令高庙失金环。
台城日落栖乌怨,淮水风高战马闲。
愁见卢龙秋草外,名王千里射雕还。

【解析】

“白门”,指金陵(今南京);“秋望”,即在秋天登高远眺。

【答案】

①龙盘虎踞是钟山,鸣镝谁教入汉关。

译文:钟山如龙盘踞,似虎蹲伏,是谁将那响箭射进汉朝的关门之中?②岂为深宫歌玉树,遂令高庙失金环。台城日落栖乌怨,淮水风高战马闲。③愁见卢龙秋草外,名王千里射雕还。

赏析:

首联写钟山形势雄伟,地势险要,并暗示建都金陵的历史渊源。钟山之形,如龙盘蛇屈于地;其势又如虎踞于地,这是钟山的地理特点。钟山不仅地势险要,而且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建都的地方。钟山南麓的石头城,据《三国志》记载,孙权在此筑城,以抵御曹操的大军。东晋时,这里又是刘裕、刘毅父子起兵反桓温、刘玄德等争夺帝位的根据地。因此,从地理位置上看,钟山的确是“虎踞龙盘”之地。然而,这地方却成了“鸣镝谁教入汉关”的战场,可见此地并非只适宜于帝王建都。诗人由钟山之雄险而想到它的险要,由它的险要而引出建都金陵的历史渊源,由此而自然引出了对历史的感慨。“鸣镝谁教入汉关”,语本《后汉书·隗嚣传》:光武建都洛阳,隗嚣割据陇右,光武遣岑彭等征讨之,隗嚣乃献美女请求和亲。于是光武赐隗嚣骏马、黄金合浦明珠,使使者至蜀郡,蜀郡太守与隗嚣相见。隗嚣说:“我,西州豪杰也。今欲归命,而君辱赐我金璧,不知所谓!”使者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主上死敌,何谓归命?”“鸣镝”指兵器,“汉关”指函谷关。言建都金陵,本是光武建立的汉王朝的旧地,隗嚣竟能割据一方。诗人通过这一历史事实,感叹世事沧桑,人事难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乱的忧虑之情。

颔联承上启下,进一步描绘建都金陵的历史渊源。“岂为深宫歌玉树”,语出《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怅恨不已。”意谓自己岂能像陈涉那样,只是空怀大志而无施展抱负的机会?“遂令高庙失金环”,语出《尚书·顾命》:“成王幼子钊既长,能听雅颂之声,乃立五经,令博士授之。……及生,未能食,保育大傅弃之。及有罪,得杀。……”言自己不能像周成王那样,有周公那样的辅佐,致使国政败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两句诗表面上似乎在说自己不能有陈涉那样的机会和才能,实际上却是在讽刺那些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达官贵人。诗人用陈涉自喻,正是为了揭露和鞭挞这种现实。“台城”是南朝齐武帝建都于此。台城是古称。《南史·台城记》:“城在秦淮北岸,故址存焉。”“台城日落栖乌怨”,句中“鸟怨”指乌鸦悲啼。言日落时分,乌鸦悲啼,使人产生哀怨之感。“淮水风高战马闲”,句中“淮水风高”指天气寒冷。言淮水一带气候寒冷,战马因无所事事而懒散。“淮”“寒”、“闲”三字一气呵成,形象生动地勾画出一幅萧瑟凄冷的边塞风光图。两句诗表面上似乎是在写景,实际上却是在暗讽那些荒淫无度的人君。“淮”借指淮河以北的土地,“寒”“闲”则写出了那种荒淫无度的君主所造成的恶劣政治环境。

颈联承前两联之意,继续抒写自己的忧愤之情。“愁见卢龙秋草外,名王千里射雕还”,意为看到卢龙一带的秋草之外,那些威震四方的名王们,正在万里之外凯旋归来(卢龙地区,在今河北省东北部)。这两句诗表面是在写景,实际却是在抒发自己的忧愤之情。卢龙一带,原是契丹族活动的地方,唐天宝以后,契丹屡犯中原,给唐朝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诗人以“名王”指代契丹族首领李克用、王建立等人。诗人对他们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感到十分惋惜。尾联紧承上文而来。“名王”句中的“名”字,是双关语。既可以理解为那些威震四方的大英雄,也可以理解为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官僚。“千里”指辽境广大,极言其远。“射雕还”是说他们凯旋归来。“射雕”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天子曰:‘广舍之去走大卤,若属皆且为虏所得。’广即勒兵出营堪属者各置左右千人,敢止者致斩。乃分人步骑击走大奴。”此句言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官僚们,虽然也像李广一样英勇善战,但却不能驰骋疆场,反而被派到辽境作战,结果不是被杀就是投降。诗人对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官僚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全诗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寓情于议论之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那些威震四方的名王们的功绩,另一方面则批评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官僚的无能和腐败,从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含蓄,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白门秋望》

白门(今南京),钟山形胜之地,历史上曾是许多帝王建都的地方。诗人登临古迹,触景伤怀,慨叹世事沧桑,人事难料。“岂为深宫歌玉树”,言自己不能有陈涉那样的机会和才能。“遂令高庙失金环”,言自己不能像周成王那样有周公那样的辅佐。“台城日落栖乌怨,淮水风高战马闲”,“愁见卢龙秋草外,名王千里射雕还”。诗人用陈涉自喻,正是为了揭露和鞭挞那种现实;用卢龙一带的秋草外来象征那些荒淫无度的君主所造成的恶劣的政治环境。最后两句诗表面上似乎是在写景,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忧愤之情。“名王”句中的“名”字,是双关语,既可以理解为那些威震四方的大英雄,也可以理解为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官僚。“千里”指辽境广大,极言其远。“射雕还”是说他们凯旋归来。诗人对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官僚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全诗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寓情于议论之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那些威震四方的名王们的功绩,另一方面则批评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官僚的无能和腐败,从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含蓄,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