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治楼同五凤楼,当年玉辇此南游。
无情太华空成冢,有恨金沙不覆舟。
天上龙髯那可拾,日中乌羽讵多留。
遗臣忍死存沟壑,泪洒风烟一片秋。

【注释】

端州:即肇庆,在今广东省。郡楼,指端州的城楼。玉辇:皇帝的车子。五凤楼:汉代长安城有五个凤凰形的高楼,故称。南游:向南游玩。无情太华空成冢:指晋代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云:“华阳观西百二十里,有太华不死树长二千丈,三枝九叶,世传以为仙木也。”这里指太华峰,因山上多白石,故名。成冢,指成为土堆。有恨金沙不覆舟:唐代大历年间,张巡、许远守睢阳,城破后被俘,贼帅哥舒翰劝其投降,二人宁死不屈,遂被害。后人作诗悼念。金沙,即瓜州之金沙江,亦作“江”,指南部广西之漓江。覆舟,指被江水吞噬。天上龙髯那可拾: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杨贵妃以珍珠做成的龙髯献于玄宗,后被安史之乱所毁。天上,喻指天宝年号。龙髯,即龙须,喻指杨贵妃的美貌。天上龙髯那可拾,言杨贵妃虽美如天颜,终为祸乱所毁。日中乌羽讵多留:杜甫《咏怀古迹》诗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自比为青冢上的乌鸦(乌),言自己身受朝廷恩宠,但最终不免流落他乡。日中,太阳正午之时。乌羽,指杜甫的羽毛。讵(jù)多留,岂能久留。遗臣忍死存沟壑:指杜甫晚年困顿潦倒,寄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哀王孙》、《悲陈陶》等诗。沟壑,指隐士隐居的地方。泪洒风烟一片秋:语本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风烟,泛指荒远之地。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5年(乾元二年)。杜甫此时正在潭、桂一带,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端州的郡楼与五凤楼相似,是当年皇帝南游之地。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点出郡楼所在之处。“当年玉辇此南游”,回忆当年唐玄宗到端州的情景。“玉辇”,指皇帝乘坐的车辆,用来形容皇家的车驾。“玉辇”一词,既表明了端州的地位,又暗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

颔联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前一句“无情太华空成冢”是指晋代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云:“华阳观西百二十里,有太华不死树长二千丈,三枝九叶,世传以为仙木也。”这里指太华峰,因山上多白石,故名。后一句“有恨金沙不覆舟”是说唐代大历年间,张巡、许远守湚阳,城破后被俘。贼帅哥舒翰劝其投降,二人宁死不屈,遂被害。后人作诗悼念。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又暗示了当前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现实局面。同时,这两句还蕴含着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颈联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前一句“天上龙髯那可拾”是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杨贵妃以珍珠做成的龙髯献于玄宗,后被安史之乱所毁。后一句“日中乌羽讵多留”是说杜甫自比为青冢上的乌鸦(乌),言自己身受朝廷恩宠,但最终不免流落他乡。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又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之情。

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前一句“遗臣忍死存沟壑”,指杜甫晚年困顿潦倒,寄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哀王孙》、《悲陈陶》等诗。后一句“泪洒风烟一片秋”,语本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之情,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担忧之情。

此诗通过对端州郡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