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此地得相从,王气初盘涿鹿重。
箨作长冠惊赤帝,桑如楼子兆飞龙。
汉家终始惟南郑,天胄神明是大宗。
谁使高光还血食,更怜诸葛最温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涿州”,即今天的河北,涿鹿县。
“君臣此地得相从,王气初盘涿鹿重”,意思是:君臣相聚在这个地方得以相遇,王气初起,就盘踞在涿鹿一带的上空。
“箨作长冠惊赤帝,桑如楼子兆飞龙”,意思是:笋壳制成长冠,惊动了赤帝,桑叶像楼子一样茂盛,预示着飞龙。
“汉家终始惟南郑,天胄神明是大宗”,意思是:汉朝兴亡都与南方的南郑有关,天子的福禄神保佑天下苍生。
“谁使高光还血食,更怜诸葛最温恭”,意思是:是谁让高尚的光华回归到百姓的头上,又怜悯诸葛亮最温顺恭敬。
【答案】
译文:“君臣”句意为君臣相聚在这个地方得以相遇,王气初起,就盘踞在涿鹿一带的上空。“箨作长冠”句意为用笋壳制成的
长冠,惊动了赤帝,“桑如楼子”句意为桑叶像楼子一样茂盛,预示着飞龙。“汉家”句意为汉朝兴亡都与南方的南郑有关,“天胄
”“神明”句意为天子的福禄神保佑天下苍生。“谁使”句意为是谁让高尚的光华回归到百姓的头上,“更怜”句意为又怜悯诸葛
亮最温顺恭敬。
赏析:此诗为咏史之作。首句点出“君”与“臣”相聚于涿州的缘由,表明君臣相聚于此的原因是为了观察和研究国家兴替
的历史规律;第二句写“王气”初现,说明国家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第三、四句借物喻人,以竹冠和桑叶象征君臣关系,指出国家政
治状况的好坏与君臣关系密切相连,只有君臣关系和谐,才能出现国家的太平盛世;第五、六句赞颂汉朝由南郑而盛,强调汉室政权之
强盛有赖于南郑地区,并指出天子所享有的神佑是维系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最后两句写刘备,赞其为国尽忠,为蜀汉立下不朽功
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刘备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