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君何事别桐庐,来问罗浮桂父居。
岂有仙人还好剑,繇来高士不知书。
青樽但使秋常满,白发从教日已疏。
身是湘累憔悴种,忍将词赋送居诸。
【注释】
答张桐君见题三闾书院之作:作诗回答张桐君的见题。张桐君是作者的好友。
桐君何事别桐庐,来问罗浮桂父居:桐君,即张桐君。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境内,桂父,传说为仙人罗浮山上的仙人,所以这里说“桂父”。
岂有仙人还好剑,繇来高士不知书:难道有真正的仙人还喜欢剑术吗?自古以来的高士就不知道读书了。这是说作者认为张桐君是个有道之士,不应再以剑术为务。
青樽但使秋常满,白发从教日已疏:只要酒樽中的美酒常满,我的头发自然也会变白,不必忧愁。
身是湘累憔悴种,忍将词赋送居诸:我自己也是因湘江一带战乱而受折磨,憔悴不堪,怎么忍心把词赋送给你啊!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赠友之作,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切及安慰之情。
起首两句,诗人首先询问张桐君为什么离开桐庐来到这里,然后告诉他这里是罗浮山,山上有位姓桂的仙人。诗人在这里运用典故,既表明张桐君是位高人,又暗示他应该远离是非之地,过清静的生活。
第三句,诗人直言不讳地指出:“难道有真正的仙人还喜欢剑术吗?”这一句既是对张桐君的劝导,也是对自己的自勉。因为李白自己也是一位热爱剑术的人,所以他希望张桐君能够放弃这一爱好。
第四句,诗人进一步安慰张桐君:“自古以来的高士都不懂得怎样读书。”这句话是对张桐君的鼓励,也是对他自己的一种鞭策。因为在李白看来,学问才是人生的真谛,只有通过学习和积累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两句,诗人用酒和白发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张桐君的关心和忧虑。他希望张桐君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不要过于担心自己的未来。同时,他也表示自己愿意与张桐君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这首诗是一首表现诗人友情的佳作。它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